English

从英法互贬想到中日关系

2005-12-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英法作为西欧的两个大国,相互之间看着不顺眼由来已久,因此互相攻击也就在所难免。在近期的《泰晤士报》上,就有些英国人拿法国人的“陋习”来说事。其中一位指出:“法国人真的是不漱洗。我们早已知道他们总是懦弱、通敌以及对动物残忍,但对父辈告诉我们的关于他们不讲个人卫生尚表示不敢相信。现在,他们的邋遢

终于得到了证实:10个法国人里仅有一个常用肥皂,25个人里有一个不洗澡,33个人里有一个不刷牙。”作者还特别指出,统计数字并非来自一家排外的英国媒体,而是法国权威的《观点杂志》(Le Point)。还有一位英国人在批驳“信口雌黄”的法国女记者。这位记者曾在伦敦遭受恐怖袭击后不合时宜地在一家英国晚报上撰文,标题就带批评腔:“你们英国人何时能苏醒?”在文中她对英国人大谈所谓英国代代相传的缺陷――文化多元主义,在她看来正是它让原教旨主义的狂热分子和自杀性爆炸袭击者的做法深入人心。最后,她还教训起英国人来,说:“英国人需要明白,把民族价值观建立在抽象的公平概念之上,是不会有太大意义的。”英国人当然是毫不示弱,反唇相讥道:“法国人这种道貌岸然的优越感在英国人听来比起刺耳的金属声更无法忍受。她要我们学习法国革命血腥的阶级灭绝模式,以达到致力于个人自由的新的社会秩序。……但是,自由、平等、博爱真的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包容性社会吗?”紧接着,这位英国人就对法国来了个“新账旧账一起算”:法国的极右翼党是欧洲最庞大的,其领袖在上届的总统选举中曾获得近500万张选票;维托勒市(Vitrolles)的市长在2001年实施白种人夫妇每生育一个子女即奖励500法郎的政策;法国还向当时正在力图复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霍梅尼提供救助。

不久前法国巴黎举办《忧郁:西方的天才和疯狂》画展,英国人就借近期法国的诸多“不顺”来渲染发挥。《泰晤士报》报道此次展览的文章标题即模仿处于逆境中的法国人的口吻:《我们现在都是不幸的人,因此让我们沉浸在忧郁之中吧》,并以揭法国人现实的痛为乐:申办奥运会失败、财政一团糟、现代艺术萎靡不振,还不忘点明展览地点即在法国“深陷忧郁的总统”官邸对面的大宫殿(Grand Palais)。在文章中央位置,作者还附上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作者特别指出后期演变为恐怖)开始直至21世纪法国经济、文化衰弱的“简明法国‘痛史’”。但不知为什么,这位英国人却忘了提及近期发生在巴黎郊外的骚乱。

10月下旬英国隆重纪念特拉法尔加海战胜利200周年。这次战役英国皇家舰队在纳尔逊海军上将的指挥下,消灭法、西联军战舰20艘,并俘虏其总指挥,而英国舰船无一损失。此役彻底打破了拿破仑入侵英格兰的计划,同时确立了英国海军优势100多年,这对英国人来说当然是快乐的时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法国人、西班牙人似乎并不再感到痛苦了,所以参加纪念活动的也包括战败方的法国和西班牙海军。一般来说,对一场战争耿耿于怀的往往是战败方,而非战胜方,但英国人显然例外。据《泰晤士报》报道,纳尔逊海军上将的一位后代就在纪念会上如此念及其祖先:“多亏了那个人(纳尔逊),否则我们现在都得讲法文,周日午餐得吃河蚌而非烤牛肉。”英国人现在享有的高雅语言、可口烹调看来都要归功于两百年前那位南下地中海作战的海军将领了,而法文和法国菜自然是英国人无法忍受的。但事有凑巧,法国人正是尤以自己文化中的语言、烹调为傲的。

从英法之间的关系,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同样隔海相望的中日之间的关系。英法之间在历史上一直把对方看作是自己的主要敌手,因此战争不可避免。从1066年开始即有诺曼征服、百年战争、七年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后英国组建反法联盟在整个欧洲范围内与法国展开陆、海厮杀;但也不乏合作,尤其是“一战”时期的英法协约和“二战”时期的同盟对最终战胜强敌德国都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日之间是先有文化传承和合作,但自明朝起即陷入不断的冲突。开始是倭寇袭扰中国沿海,自明治维新日本实施“脱亚入欧”国策后即蔑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北洋水师后更是垂涎中国领土和资源,开始其殖民中国的进程,直至最终爆发全面的侵华战争,以日本在1945年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英法之间历史上虽然冲突不断,但最终还是以妥协、合作予以解决,这恐怕与两国的实力基本相当,国土面积和人口差距并不悬殊有关,因为两败俱伤即能导致适可而止,结果刺刀见红的军事冲突往往让位于兵不血刃的口头或语言上的互贬。中日之间就不同了,明摆着是国土面积、资源和人口相差悬殊,一旦在以上方面处于绝对劣势的日本国力挺拔,并自信得忘乎所以,而恰在此时中国方面却积贫积弱,那它就只会一意孤行,决不会有什么妥协、合作的余地了。难怪,英法之间总是互有攻击对方国土海域,而中日之间的冲突之火总是在中国一方燃烧。中日兵戎相向成为历史也已有整整60年了,然而,对历史记忆的反省中日双方却南辕北辙,这种阴影笼罩下的关系只会僵硬发颤,成为结石,难有文字宣泄后的心理痛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