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古多尔:对知识的探索和对爱的渴求

2005-12-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对某位女性的生命旅程作一番描述,最适宜的楔入点,可能就是探究她的情感经历了。小说家们多半缘此而妙笔生花,虚构的作品如此,纪实的亦不例外。这本传记《古多尔的精神之旅》一方面回顾了传主―― 一个未曾受系统规范大学教育的欧洲姑娘,如何远离故乡,来到非洲,在丛林中观察黑猩猩的生物习性,从而成为世界

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的几十年经历;另一方面则深入到传主的精神世界中,探究其情感之源。

简・古多尔爱自己的亲人:母亲、丈夫、孩子……同样爱这地球上的动物。细心阅读此书的人会发现,古多尔在书中谈及人类以外的生物,基本上都用“他”、“她”、“他们”来指代,而不用“它”或“它们”。由此可昭示她提倡的是,人类与野生动物都以地球生物中的一员而平等相处,这是一种大爱。在如此的大爱中,她分析、探究人性之恶与野生动物兽性的界定,是生物意义上的基因差异,还是社会环境变迁所致。

非洲丛林中野生动物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平静,已越来越频繁地被人类的干扰打破。古多尔遭遇的,不仅是如何与猎豹、狒狒、黑猩猩和野牛和平共处,更面临非洲大陆政局动荡的变幻――布隆迪的种族屠杀,扎伊尔反政府武装分子的绑架,等等。《古多尔的精神之旅》如实记录这些,尽管这本书因为简・古多尔本人是个宗教信徒,而有着福音书的祥和气息,却掩饰不了她对地球、人类未来命运的焦虑情绪。她诉说的情感波澜,多半是她对地球及其地球生命的担忧而起,至于她个人的情绪,只是那波澜边缘的涟漪。那种对自然界宏观意义的关怀,消解了她个人的得失、荣辱。

一个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个宗教信徒;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某些宗教教义相悖;科学研究数据的发布,将被政客利用,如此等等,是古多尔精神之旅途中的一个个疑难。她虔诚地在女性、科学家、宗教徒等性别身份和社会角色中穿梭、行走,化解这些疑难,成为这本书饶有趣味的地方。

 古多尔与黑猩猩在一起

作为科学家,古多尔坦然公布她的研究成果。她观察到黑猩猩群落之间存在相互残杀,“黑猩猩竟然也会那样残忍,他们也像我们那样,在本性方面存在着阴暗面”。尽管承认这些,有可能授人口实,得出既然人类从祖先遗传基因密码中有凶残的暴力存在,战争当然无法避免的结论。古多尔强调人不能永远成为自身邪恶基因的奴隶。“在地球上只有我们人类,才有高度发达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唯一一个能把那些不直接在眼前的事物,告诉下一代的物种,把过去成功以及失败中获得的智慧,用语言传授给下一代的物种”。因此也就意味着人类在地球上对其他生命形式负有一种责任,“不让那些生命的继续生存受到人类肆无忌惮行为的威胁。人类应当负起责任,为这个被我们以多种方式亵渎的星球进行清洁和治疗……而这与我们是否相信上帝是毫无关系的”。古多尔的这番感悟,是她去巴黎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反对侵略会议,在思考人类在自然界应扮演什么角色时认识到的。有意思的是,直接启示她的,是她进入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体验到的那种如痴如醉的状态。宗教徒与科学家这两种身份,居然如此默契地糅合于一体。

作为女性,古多尔也经历过失败的婚姻,丧夫的痛苦等等,这本书里她不回避诉说,回避的是诉苦。她将更多篇幅留给呼吁对自然界的爱,对人类社会和平的盼望。当我带着敬佩之意,读这本书时,某位哲人之语恍然浮现:“有三种简单而无比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忍受的怜悯。”

(《古多尔的精神之旅》,(英)简・古多尔、菲利普・伯曼著,祁阿红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32.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