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5永远的怀念

2005-12-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生命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却在不同的人身上被不同的人赋予不同的意义。

1994年10月25日,薛暮桥九十岁生日那天,举行了“祝贺薛暮桥同志从事经济工作和经济理论研究六十年座谈会”。包括苏星、刘国光、吴敬琏等在内的著名学者,都是薛暮桥的学生辈。

吴敬琏于前一天,从美国斯坦福发来书面致辞,表达对“敬爱的薛老”的敬意:“自从1959年为准备全国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讨论会,经济研究所临时分配我当您的助手以来,36年已经过去了。在和您的接触中,特别是1984年以后在您的领导下工作朝夕相处,我的最大感受,是您的那种超乎寻常的严肃工作态度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刘国光说:“在他的指点下和帮助下,成长了我国一大批优秀的经济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

费孝通也是这样一位影响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学者。1995年年底,我采访郑也夫时,他就再次提到费孝通早年的《乡土中国》仍然是中国最好的社会学著作,这本书显然深深影响了以后的几代学者。

在这些老人中,惟一有过直接接触的倒是“外国人”爱泼斯坦。那是1996年秋天,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年,我与同事王迎去友谊宾馆采访他。王迎拍的照片很传神,登在头版右上,令人难忘。时间无情,今年5月,老人刚过完生日不久,就去世了。

在这些人当中,有两位没有引起媒体多少关注。那就是蓝翎和曹道衡。

当年蓝翎二十三岁宏文出世,名满天下,而现在的青年人,对于蓝翎这个名字,已经没有感觉了,尽管蓝翎这个名字注定将留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同是七十岁这个年龄段的学者曹道衡,他的寂寞更是可以想像。尽管曹道衡的学问在学术圈内是公认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能得多少世俗的物质好处,寂寞之中,他还要承受清贫。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承担。

还有王炜。这位投身文化传播的学者,风入松书店的创办人,也于今年病逝,令人无限感伤。

学者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也有他们的物质需要,也有他们独立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当失去萧珊的时候,巴金是孤独的;当失去王同惠的时候,费孝通是孤独的。同时,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也是孤独的。个体的孤独,凸显出生命的意义。他,他们每一个人,独自面对研究对象、面对整个世界时,用思考与写作来承担生命的重量。任何人都无法从根本的意义上与他分享痛苦与欢乐。这也许就是生存的意义。所有承担都是孤独的。

现在,所有生者的关注、议论乃至炒作,对于逝者本人已经没有意义了。这是喧嚣中的寂寞,寂寞中的喧嚣。但逝者却让我们再次思考生命。我们生命的意义,将由谁来赋予呢?

 ――编者

摄影/侯艺兵

2005年1月29日,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张政?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张政?,生于1912年4月15日,山东荣成人。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46年至1960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54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196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曾兼任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古文字与古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顾问,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顾问,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顾问,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等职。1990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自20世纪30年代起,张政?在科研、教学、古籍整理等许多领域辛勤耕耘60余年,在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版本目录学、通俗小说等诸多学术领域都进行了具有开拓性的研究,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并承担过出土文献整理、二十四史点校等重大学术任务,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才,为中国学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主要学术成就集中收集在《张政?文史论集》一书中。

摄影/李辉

2005年2月8日,评论家、杂文家蓝翎因病医治无效,于10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蓝翎,原名杨建中,1931年7月3日生于山东省单县扬集,1949年6月考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的干部学校华东大学社会科学院三部,后学校与山东大学合并,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3年毕业。当年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任教。

1954年10月间,红楼梦问题的讨论上升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蓝翎与同学李希凡,及两人合写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评〈红楼梦研究〉》,顿时轰动文坛。蓝翎随后调入《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工作。1957年被定为右派分子,次年下放唐山柏各庄农场劳动改造。1961年4月,蓝翎被召回报社,随即被分配到河南商业部门工作。1980年5月,平反两年后,蓝翎重新回到《人民日报》,先后任文艺部编辑、评论组组长、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主任及报社第二届纪委副书记。1986年评为高级编辑,1991年8月离职休养,1992年10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蓝翎对古典文学悉心研究,卓尔有成。但为广大读者所认同的还是他的杂文。著有评论集《红楼梦评论集》(与李希凡合作),杂文集《了了录》等,回忆录《龙卷风》。他于1955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1984年第四次全国文艺代表大会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是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5年2月15日,书法大师刘炳森因肺癌于凌晨4时在北京去世,享年67岁。

刘炳森,1937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日本书道研究会顾问、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等。

刘炳森是著名书法家和国画家。出版有多部书法作品集,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紫垣秋草》等。其山水画注重以书法用笔入画,画风朴茂淳厚;然而多年来,其画名却为书名所掩。书艺向以隶、楷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他的隶法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

摄影/侯艺兵

2005年2月23日,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冯亦代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冯亦代,原名冯贻德,生于1913年11月13日,浙江杭州人。1936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工商管理系。与人共同创办《中国作家》 英文版 ,主编《电影与戏剧》,曾任重庆中外文化联络社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秘书长、外文出版社出版部主任、英文版《中国文学》编辑部副主任、《读书》杂志副主编。

主要著作、译著:《人鼠之间》(东方书社1943年)、《守望莱茵河》(新群出版社1945年)、《现代美国文艺思潮》(晨光出版公司1949年)、《龙套集》(三联书店1984年)、《听风楼读书记》(三联书店1993年)、《萨柯和樊塞蒂的受难》(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美国文艺书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冯亦代文集》 5卷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

2005年2月24日,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梁树年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梁树年,号豆村,画室名安樗堂。生于1911年,北京人。18岁拜京派画家祁井西学习山水画,1936年成立豆村画社。1945年从师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大风堂入室弟子。自上世纪30年代起,梁树年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62年进入北京艺术学院任教,1964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74年被聘为留学生导师。1979年任中国画系研究生导师。生前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京中国山水画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梁树年的山水画脱胎于传统,融北宗之雄强、南宗之秀润,形成了浑朴苍健的画风。他尤擅画松,其笔下的苍松遒劲伟岸,世人有“树年松”之誉。曾先后为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礼堂、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图书馆、首都国际机场等场所创作巨幅山水画。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和国内外一些机构收藏。

主要著作有:《梁树年画辑》、《水墨山水技法》、《梁树年山水画稿》、《中国山水画技法》、《荣宝斋画谱・梁树年绘画部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且朴集》、《豆村梁树年》。

摄影/侯艺兵

2005年4月24日,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费孝通,生于1910年11月2日,江苏吴江人。1930 1938年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和英国伦敦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此后历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主要著作:《花篮瑶族社会组织》(商务印书馆1936年)、《江村经济》 英文版 (英国伦敦出版1939年)、《生育制度》(商务印书馆1947年)、《乡土中国》(上海观察社1948年)、《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l988年)、《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行行重行行》(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学术自述与反思》(三联书店1996年)、《费孝通文集》(16卷)(群言出版社1999年)

2005年4月26日,著名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戏剧史家葛一虹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葛一虹,原名葛曾济,生于1913年4月2日,上海嘉定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1936年在上海与章泯一起创办《新演剧》杂志。1938年在重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戏剧界监事。1939年起,经周恩来安排,与侯外庐、翦伯赞、曹靖华等担任中苏文化协会主办的杂志《中苏文化》常务编委,并兼文艺栏目主编,同时还担任《文学月报》编委、中国电影制片厂特约编导。

解放后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主任、《戏剧报》和《戏剧论丛》编委、中国戏剧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外国戏剧》主编,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兼外国文艺研究所所长、话剧研究所所长,以及中国戏剧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田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等社会工作,以古稀之年担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话剧通史》主编,并承担其中第三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话剧》等主要章节的撰写,主持编辑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史料集》,主持了《田汉文集》16卷本的编辑出版工作,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部分》、《中国新文艺大系・戏剧卷》撰稿和审编等工作。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文化部授予葛一虹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奖。

主要著述和译著有:《嘉定三三》、《第三特别留置室》、多幕剧《红缨枪》、《五四运动后中国现代话剧的创作与发展》等,翻译了《作家与社会》、《马克思论文学》、《列宁论文艺》,苏联剧本《生命在呼喊》和苏联小说《新时代的黎明》,与他人合译《高尔基》(传记),以及影剧评论和回忆文章等。

2005年5月9日,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曹道衡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曹道衡,生于1928年8月4日,江苏苏州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第一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副主编,第二版主编,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文史》杂志学术顾问,《文学遗产》编委。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曹道衡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就,著有《中古文学史论文集》、《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续编》、《汉魏六朝文学论文集》、《中古文史丛稿》、《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兰陵萧氏与南朝文学》、《南北朝文学史》(合著)、《中古文学史料丛考》(合著)、《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合著、《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合著)等著作,赢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2005年5月22日,书法家洪丕谟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65岁。

洪丕谟,1940年11月13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父亲洪吉求为留法文学博士,收藏书画甚富。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书法与文学,高中肄业后学中医,获中医师衔。后弃医从文专事法律古籍的教学和研究,并开办书法讲座,学书遍临魏、晋、唐、宋诸碑帖,尤倾心于汉魏的古朴和宋人意态。擅多种书体,以行草见长,所作朴茂多姿,挺秀俊逸,颇多新意。作品多次入选国展,在百余家专业报刊上发表或被多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及刻碑。精于书学理论研究,先后选注、编纂出版《历代题画诗选注》、《历代论书诗选注》、《古代书论选读》、《法书要录》、《墨池散记》等。书法评论文笔犀利,深入浅出,且发人所未发,主要有《形象思维与书法》、《书法应有批评》、《书法的欣赏与评论》、《书法界弊端种种》等。曾为中国书法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香港东方文化中心书画研究部委员。

2005年5月26日,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国际著名记者、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Israel Epstein)又名艾培,1915年4月20日生于波兰,犹太民族。1917年随父母迁居中国。1921年在天津读书。1931年中学毕业后,进《京津泰晤士报》任记者。后历任《北平时事日报》编辑,美国合众社、重庆美国《联合劳动新闻》记者。1933年开始为中国革命工作。1938年底应宋庆龄邀请赴香港参加“保卫中国同盟”,在中央委员会负责宣传工作。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向国外真实报道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战绩,曾多次深入抗日前线和根据地,采访过中共领导人。1944年5月至1944年10月参加中外记者团赴延安革命根据地采访,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的接见。其间,经他改写,新华社在延安向全世界播发了第一条英文新闻稿。1945年赴美国,任纽约《联合劳动新闻》总编辑,后参加美国争取远东民主政策委员会。1951年,应宋庆龄之邀到中国参与创办了对外英文刊物《中国建设》(1990年1月改名为《今日中国》)杂志。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建设》杂志社执行编辑、总编辑,宋庆龄基金会理事、顾问,三S研究会副会长、顾问,中美友协理事,中国工业合作社国际委员会副主席。2001年3月任第四届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

著有《人民之战》、《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中国劳工状况》、《西藏的转变》以及30余万字的英文自传体回忆录《见证中国》。

摄影/侯艺兵

2005年6月30日,著名古文献学家、书画鉴定专家、书法家启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启功,生于1912年7月26日,满族,北京人。历任辅仁大学讲师、副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主要著作:《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1964年)、《诗文声律论稿》(中华书局1977年)、《启功丛稿》(中华书局1981年)、《启功书法作品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启功韵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汉语现象论丛》(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年)、《说八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启功絮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启功赘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摄影/侯艺兵

2005年7月6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黄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黄昆,1919年9月2日生于北京,原籍浙江嘉兴。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8年获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部委员 。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主要从事固体物理理论、半导体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国际水平的成果,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与合作者首先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即“黄 佩卡尔理论”;首先提出晶体中声子与电磁波的耦合振动模式及有关的基本方程――“黄方程”。40年代首次提出固体中杂质缺陷导致X光漫散射的理论――“黄散射”。证明了无辐射跃迁绝热近似和静态耦合理论的等价性,澄清了这方面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2005年7月9日,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陆文夫因病医治无效,在苏州逝世,享年77岁。

陆文夫,生于1928年3月23日,江苏泰兴人。1948年毕业于苏州中学,同年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1955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举成名,但很快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村、工厂劳动改造,直到1978年才重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后曾任苏州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

在50年文学生涯中,陆文夫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献身》、《小贩世家》、《围墙》、《清高》、《美食家》等优秀作品和《小说门外谈》等文论集饮誉文坛,其中《美食家》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2005年7月20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生于1915年10月15日,湖北武昌人。1938年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1939年开始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45年以后历任《东北日报》副总编兼副刊部主任、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兼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严文井在新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领域,被人称为泰斗式的领军人物。他创作的《蚯蚓和蜜蜂的故事》、《小溪流的歌》、《南南和胡子伯伯》、《下次开船港》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曾多次获奖,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美术片和连环图画,滋养了我国的几代儿童。《严文井散文集》曾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摄影/侯艺兵

2005年7月22日,中国经济学界泰斗、首届中国经济学奖获得者薛暮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辞世,享年101岁。

薛暮桥,生于1904年10月25日,江苏无锡人。1934―1938年主编《中国农村》月刊。1948年任中共中央财经部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国务院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全国物价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国务院经济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总干事。

主要著作:《中国农村经济常识》(新知书店1937年)、《中国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合著 (人民出版社1959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人民出版社1979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1979年)、《旧中国的农村经济》(农业出版社1980年)、《薛暮桥经济论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薛暮桥学术精华录》(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薛暮桥回忆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2005年7月28日,著名雕塑家张松鹤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张松鹤,生于1912年10月10日,广东东莞人。年秋考入广州美术专科学院。1936年夏入国民第二军第四师任中尉艺术科员,绘编抗日宣传画报。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及东江抗日纵队,历任抗日民主区长、联区主任,东江南岸第三战线副指挥,华北《行军快报》、《行军画报》主编。建国后,曾先后在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北京市美术公司、北京画院从事雕塑创作。是新中国雕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自上世纪60年代起,被授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并一直享有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其代表作有《人民英雄纪念碑――抗日游击战》(与陈淑光合作,获1987年首届全国城雕评奖最佳奖)、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坐像》、《鲁迅浮雕像》等。作品分别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鲁迅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

2005年8月21日,著名佛学家、红学家、敦煌学家、古代文学家、收藏家、文物鉴定专家周绍良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周绍良,1917年4月23日生于天津,祖籍安徽东至。1936年北京大学史学系肄业,1954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室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副馆长、馆长,1983年起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1986年起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并曾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文化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第七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唐史学会顾问、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副会长、会长。

周绍良学术领域广泛,在敦煌学、唐史、红学、佛学、明清小说、清墨、古籍版本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著有《敦煌变文汇录》、《敦煌文学刍议》、《敦煌写本坛经原本》、《百喻经今译》、《绍良丛稿》、《红楼梦研究论文集》、《清代名墨谈丛》、《蓄墨小言》、《清墨丛谈》等;合著有《敦煌变文论文录》、《敦煌文学作品选》、《敦煌变文讲经文因缘辑校》、《敦煌变文集补编》、《红楼梦书录》、《古典文学研究汇编・红楼梦卷》、《近代文论选》;主编有《唐代墓志汇编》、《房山石经》、《英藏敦煌文献》第1、2卷等。

2005年8月24日,著名作家刘白羽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去世,享年89岁。

刘白羽,原名刘玉赞,生于1916年9月2日,北京人。1936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冰天》,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3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草原上》。抗战期间投身敌后战场,写出《五台山下》、《太阳》、《幸福》等小说。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写有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报告文学《光明照耀着沈阳》等。新中国成立后,发表了《日出》、《长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讯。晚年笔耕不辍,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

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

2005年9月23日,被称为中国“垮掉一代”研究专家、翻译家文楚安因病于成都家中去世,终年64岁。

文楚安,生于1941年2月2日,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教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翻译文学学会副会长,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理事。长期担任英语本科学生英汉互译和专业硕士研究生文学翻译等课程;致力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美国文学/文化,尤其是美国“垮掉一代”研究及译介。曾到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西蒙・弗雷泽大学、香港大学研究访问。

专著:《“垮掉一代”及其他》。译著五百余万字,主要有:《荣格:人和神话》,《与狼共舞》,《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约翰・厄普代克《S.》,《马克・吐温幽默作品集》,《在路上》,《金斯伯格诗选》,《金斯伯格文选》,《后“垮掉一代”诗选》等。主编《透视美国:金斯伯格论坛》。其《在路上》,《金斯伯格诗选》分别获第四届(1999)、第五届(2001)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奖。

2005年9月28日,著名文学翻译家、梅兰芳之子梅绍武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梅绍武,生于1928年1月22日,北京人。1952年燕京大学毕业。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历任北京图书馆国际交换组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2004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梅绍武是著名的英美文学翻译家、评论家、戏剧家、作家。主要翻译作品有:《阿尔巴尼亚短篇小说集》、《一个匈牙利富豪》、《海尔曼老爷》、《灰烬的沉默》、《马克思和世界文学》、《微暗的人》、《瘦子》等。

2005年10月17日,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原名李尧棠,生于1904年11月25日,四川成都人。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935年至1950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至1983年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以及晚年创作的《随想录》,是他最为著名的代表作。

2005年10月28日,著名的意大利语言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吕同六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吕同六,生于1938年1月8日,江苏丹阳人。1962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意大利语言文学专业,回国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外国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化书院院长、全国意大利文学会会长等职。2002年6月3日,荣获意大利国家最高荣誉――由意大利总统颁发的爵士勋章。

吕同六从事意大利文学研究和翻译40余年,是意大利文学在中国的重要传播者。他对意大利中世纪文学和古典文学有精深的研究,在现当代文学研究和翻译工作方面贡献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介绍和翻译了一百多位意大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文论家的作品。他主持编辑了多套意大利文学和外国文学丛书,主要有“意大利二十世纪文学丛书”、“意大利经典名著”丛书、《卡尔维诺文集》、《莫拉维亚文集》等。出版有《地中海的灵魂》、《多元化多声部》、《莫拉维亚短篇小说选》等30多种译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