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张荣传和他的“第四人称”路线

2005-12-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自述:张荣传,LocChang,1982年2月生于浙江温州,现居杭州。性格极端,三分做作,七分天真,不善言辞。写作时喜欢用黑色绷带把左手包裹起来,以便仅剩右手发挥完全作用。2004年在其博客“手臂上的字”连载以“第四人称”为主要创作手法的长篇小说,引起博客广泛关注与读者的强烈反响,被BLOGCN评选为年度

最佳博客,2005年5月创办木立草言社工作室。

《黑白地铁》原本是一个人写的长篇小说,后来经由网络,变成了两个人的作品。

2004年3月,写完《黑白地铁》前七章,张荣传为完善其“第四人称”写法苦闷不已,因为越写越发现这种手法类似于村上春树笔下的小说,如不加以关键程序的改变,易被读者以为是模仿,而如果不继续以第一人称加第三人称的写法来写,张荣传几乎不能运用文字表达他的想法。在搁笔不断阅读大量书籍来丰富知识与仔细观察生活寻找灵感的同时,张荣传在支线论坛结识了不少在文字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璎珞(即《黑白地铁》的另一位作者陈瑞慧)。

支线论坛里有不少网友,在别人发表的中篇小说后把故事继续写下去,但写出来的又不是整个故事的大结局,这给张荣传一个十分重要的启发:村上春树是在一本小说里以一个人分化成两种心理写小说,自己何不邀请另一人,在一部小说里以两个人的角度来名副其实地写两个人,但故事总脉络又相对统一。这也正符合《黑白地铁》的中心意义是为了表达“两个人就是两个世界,即使同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初衷。

两位作者一位在温州,一位在上海,互不相识,同时写书里两位主角的故事,在同一个论坛连载。张荣传与陈瑞慧通过讨论明确了分工,两人商定:每天确定同一个故事情节发生的背景环境,张荣传先写完该故事情节,然后发布到支线论坛上,陈瑞慧看完故事情节后,开始写同时发生的另一个人的事情,并发布到帖子后面与张荣传的文字整合。合作的基础是尊重,懂得商榷且不固执己见。他们都不知道作品最终会形成一个什么东西,但是都尽了自己的努力。

对此,张荣传表示:“我认为《黑白地铁》只有以两个人联合作品的方式写出来才会好看、故事才会完整、第四人称才有意义,此后,就确定另外一位合作者只能是陈瑞慧了,这是因为,当时只有她,有些理解我在一些看上去说不通的句子中究竟要表达怎么样的一个环境和概念。我们决定,由她用文字来塑造另一个主角,对整个故事结构加以完美的补充,这样就相对比较方便读者朋友的阅读了。”

张荣传将原先写好的七个章节全部推倒重写,只剩了一条故事主线,说是主线,其实仅仅只有七个字:“结局一定要悲剧。”

故事重新开始写,张荣传每天将工作中的重大新闻记录下来,加以想像,编写成一个小故事,贴到支线论坛总版主为他特地开设的一个专版里,陈瑞慧看过之后,第二天将自己续写的故事也贴上去,然后将故事细节互相补充添改,使整个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一致。

《黑白地铁》完成之后,有个朋友帮张荣传开通了一个博客,张荣传开始在自己的博客上连载《黑白地铁》,两个月后博客“手臂上的字”的点击率达到4万,随后各种形式的转载共达到230多万的点击率,网友普遍觉得这部小说的可读性很强,有些还说,看一遍不会过瘾,文字很有江南的独特风光与味道,几乎改变了青春文学也被北方语言占据的局面,是一种全新的风格。

《黑白地铁》在搜狐网站文学版精华区的连载点击率也迅速攀升,而张荣传也因逐渐成型的“第四人称”写法,被BLOGCN用户票选为2004年度最佳博客,《黑白地铁》也被中国博客网在二周年庆典改版之际,作为网站的第一部文学连载,推荐阅读,从而带动起博客创作的整体文学实力。

因此,《黑白地铁》很快引起了出版社和经纪人的关注,此时离作品完稿仅仅过了一年―――这部小说最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张荣传

读书报:不少读者对于你的“第四人称”写法很感兴趣,你能跟大家解释一下这是什么写法吗?

张荣传:“第四人称”很简单啊,就是第一人称加第三人称,关键是身份的转换。具体表现就在《黑白地铁》里,男主角有时候人称是“我”,有时候人称是“陈小调”,实际上指的是同一个人。现在只是试着写写,看看我用文字能不能写出不需要画面的画面效果。

读书报:这种写法容易让人想到村上春树的两种身份写法,你在写作过程中遇见过什么困难吗?

张荣传:村上春树在小说里是一个主角两种身份,但《黑白地铁》里的男主角只有一种身份,只是人称会变。我在写作中的困难就是经常会把自己写晕,不过把握得还好。

读书报:你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黑白地铁》引起关注的不仅仅是“第四人称”写法,还有一点是你找了一位合作者和你一起写,这点你又是怎么想到的?你能给我们说明一下吗?

张荣传:这是一部电影的摄影给我带来的启发。我觉得由不同的镜头带来的场景变化很有意思。我看过痞子蔡的《7 ELEVEN之恋》也是这么写的,但他是一个人写两个人,《黑白地铁》是两个人写两个人,这么做是为了丰富《黑白地铁》的层次感。

读书报:你在《黑白地铁》里前面写了不少关于教育制度的故事,后面怎么就不写了,变成让男主角谈恋爱和温州的打火机征战日韩和欧洲了?

张荣传:韩寒讲了不少关于教育制度需要改进的道理,我在《黑白地铁》里补充了一些经过加工的事实。

有时,没钱的孩子好读书没书读,有钱的孩子有书读不好好读,成绩不好的被开除没法读完书,成绩好的压力太大不想读完书。我在报纸上看到这种新闻不少,甚至有孩子为此失去生命,我觉得每个生命都很可贵,失去一条生命就应该值得人们好好反思,遗憾的是现在为了读书问题失去了很多生命,都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最多只有唏嘘一下,我觉得这样不能避免根本的教育问题。同样道理,这种事情可能每天都有发生,我写一辈子也写不完,更别提《黑白地铁》一部小说了,所以写到后来我没继续在这方面写下去。

  读书报:你的写作追寻一种什么理念?合作的过程中有没有矛盾?

张荣传:我写东西一直在用文字堆砌并追逐一种画面感,让人看书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像看电影一样的感觉。这并不是写作的向拍电影的屈服或者同化,只是在探索一种写作的新路子。

我写东西一直比较注重塑造人物个性,情节只是一种辅助,只是因为我觉得人的个性在社会中被压抑得太厉害,人人无一例的,最终变得圆滑,却口口声声说怀念孩提时代,这是另一种圆滑。因此我在书里写了不少关于孩提时代的故事,告诉那些想回到孩提时代的人,其实童年少年也没那么多快乐,仅仅是或许比成人单纯,没有那么多可担忧的事情而已。

其实只要珍惜当下就好,无论你已经几岁。这就是这本书仿若一本青春文学的原因。但它最终还是可以用青年人的心态来阅读的。

故事写到三分之一后,我们出现过写作理念的分歧,我的文字刻意苍白,而陈瑞慧的文字着重华丽,有时候容易造成小说风格严重对立,导致故事的阅读感脱节的现象。没办法,只好再推倒重新写过。这时我性格极端,十分急躁,常常要求连夜写完。陈瑞慧提出一个办法,每次两人各写好一篇后就交换修改对方的文章,理由一是出于对自己有时用词的吃不准,换一个人也许就看出来了。理由二是两个人都对对方的文字有一定信心。

读书报:有评论说韩寒开创了黑色幽默的老成派,郭敬明开创了华丽幻想的浪漫派,张悦然开辟了力透纸背的忧伤派,春树开辟了灰色游乐的颓废派,张荣传开创了有终结意义的后现代的复古嬉哈派。你对这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张荣传:我只能承认我是在走后现代的复古路线,还算不上嬉哈。不过,我们每多一位,都可能带来一种风格。

读书报:目前你在做什么?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张荣传:目前正在写第二部长篇小说,同时关注《黑白地铁》的宣传推广。今后我打算小说里的男主角都叫陈小调,另外打算每部小说最后的结局里都隐含下一部小说的题目。

  读书报:为什么要让每个男主角都叫陈小调?你不怕读者混淆不清吗?

张荣传:怕的。但是每部小说都换人名,我自己会先混淆不清,而且想人名是最费力的事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