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财经图书的批量制造

2005-12-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一次性拿下十几本德鲁克著作的版权,并将在这一两年间推出这些作品,可以说给读者来了个“德鲁克经典著作”的密集式轰炸;高德拉特解读TOC制约法理论的企管小说共四本,也被电子工业出版社一网打尽;最近,中信出版社引进《BUSINESS》解读财商的一系列书……

不管是跟踪一个优秀的图书作者,还是编辑策划一系列书组成的概念图书,或者直接与权威咨询机构、权威媒体合作,出版它们有持续性的研究成果,这些都算得上在批量制造财经图书,给有深厚阅读兴趣的读者提供更加丰厚的食粮。

永远的德鲁克,永远的经典之作

彼得・德鲁克是世人景仰的管理大师,95岁高龄的他2005年11月“因自然原因”逝世。几十年来经久不衰的著作再次被包装推出,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人。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的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他于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成为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高德拉特博士的扛鼎之作

身为物理学家与企业管理大师的高德拉特博士,将物理学法则及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独创出可解决企业诸多问题的“制约法”,并以此写下了一系列企管小说,现已风靡全球。

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大师,他的第一本企管作品《目标》大胆地借着小说的手法,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结果一炮而红,《目标》迄今已翻译成多种文字,全球销售量达400多万册,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誉为最成功的一本企管小说。

《目标》反映了一位科学家对管理问题的种种思考。高德拉特原本设计了一套昂贵的软件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并写了《目标》这本书,来解释他独创的“TOC制约法”(TOC, Theory Of Constraints)。

高德拉特20岁时就立志要教导别人思考的方法,他对于传播观念,抱着极大的狂热,可以一天只睡三个小时,奔波世界各地发表演说。他还创立了“高德拉特机构”来推广观念,在全球广设分部,训练TOC人才,辅导对象除了通用汽车、波音飞机等大企业外,还包括教师、美国空军将领等的各行各业人士。继《目标》后,作者还完成了另外三本企管小说,将TOC这个新概念扩展至更多领域。《绝不是靠运气》是关于分销管理及冲突解决的;《关键链》是关于项目管理的;《仍然不足够》是关于信息科技在企业中的应用。

《BUSINESS》解读财商系列

到底什么是财商的基本要素呢?相关数据的记载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由哈佛商学院的戴维・麦克莱兰 David Mc Clelland 首先提出,商业精英的决定要素不是传统的学术能力,也不是学校的表现,更不是信任。恰恰相反,他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些精英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些能力会因为工作性质或者公司性质的不同而各异,而这些能力与学术业绩几乎没有什么联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各种行业中进行的数以百计的研究中,从小私营零售商,到大企业集团,从医院到宗教社团,所有研究都追随麦克莱兰的思想,证明了这些超乎常人的潜质。这些能力大致分为三类:认知能力,也就是学习和战略性思考的能力;专业技术,也就是完成工作需要的基本技巧;还有情商,管理我们自身以及处理相互间关系的能力。财商应该包括所有这些能力,当这些能力交织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商业潜质。

《BUSINESS》堪称商务图书出版领域一座巍峨的里程碑,由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布卢姆斯伯里出版公司组织编写,凭借豪华的顾问委员会阵容和全球顶级的参与者――从沃伦・本尼斯、查尔斯・汉迪到菲利普・科特勒――的杰出工作而在同类商务书中独占鳌头。

(《他们改变了管理》、《他们改变了商业》、《管理大师的忠告》, 英 布卢姆斯伯里出版公司编著,中信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