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研讨会咋就成了“摇钱树”?

2006-01-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谢涛 我有话说

作为研究者,相信大家最常碰到的烦心事莫过于隔三差五便会收到大量来路不明的研讨会邀请函或获奖通知书了。这不,我的几篇写于三年前的论文,今年却频频被告知获得了某会、某委、某校组织评选的大奖。10多份全部寄自全国各地的邀请函以及获奖通知如同雪片般飞到了我的办公桌上。

按理说,得奖获邀应该是

一件好事。可是,当我仔细看完这些信件的内容,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心情反而变得越来越郁闷。这些信件来自四面八方,诸如:“北京:新世纪中国农村理论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广州:珠江三角洲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二等奖”、“深圳:WTO与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预测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等等,其名头也五花八门,诸如:“中国经济研究会”、“中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研究会”、“北京未来协会”,等等。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我的那些以古代文学为主题的论文和这些研讨会内容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他们怎么就这样张冠李戴地扣在一起了呢?这些所谓的学术研讨会所包含的内容几乎千篇一律:获奖者必须寄去数百或上千元钱,才可以领取获奖证书、奖杯和奖章,另外,获奖者要参加学术研讨会,还要给指定的部门寄去多少钱的会务费,住宿、餐饮、门票之类的费用都要自理。更有甚者,有的在信中还附有彩印的证书、奖章和奖杯图样供获奖者选择,有的则为获奖者设计了几条路线,视每位获奖者的要求安排研讨地点,期间的酒店、景点、饮食也可以自由组合。

粗粗地算一下,我要是正儿八经地参加完一个学术研讨会,大概要花到3000元左右,如果这十几个研讨会我都参加的话,这一年我不仅白干了,还得贴进去好几千块钱老本。摇头叹息之余,我不禁要问,这么贵的学术研讨会一般的学术人员哪里参加得起?由此我断定:这些学术骗子肯定没有市场。然而,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一个在某官方研究部门的朋友,他的回答却使我受到了更为沉重的心灵撞击。朋友白了我一眼,不紧不慢地说:“他们生意好着呢,你想参加者会个人掏钱吗?还不是要转嫁给各自的单位,呵呵,我们单位的人都盼着这样的邀请函呢。”听了此话,我几乎要愤怒了。天啊,这是学术研讨会吗?分明是公费旅游嘛。他们把学术当成什么?简直是“摇钱树”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