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魔鬼文化背后的集体尖叫

2006-01-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戴恩 我有话说

我会让你明白什么叫做恐怖。 ――弗雷德里克・马奇:《化身博士》(1932)黑暗中的狂欢节从未停止。斯蒂芬・金的小说《它》的简

装版封面。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你害怕吗?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或许会有一本书让你在平静中感到害怕。它是美国恐怖电影历史学者戴维・斯卡尔(David Skal)的《魔鬼秀:恐怖电影的文化史》(The Monster Show A Cultural History of Horror)。对大多数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前一半充分发挥了戴维・斯卡尔的强项,多达200页六个章节的历史性记录给出对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怪物电影的详尽分析――在整个文化圈里最神秘也最基础性的部分。戴维・斯卡尔利用这些篇幅勾勒出怪物电影历史上一些最杰出的人物的生平以及兴趣:吸血鬼德考拉的扮演者贝拉・路高西(Bela Lugosi)、科学怪人的扮演者鲍里斯・卡洛夫(Boris Karloff)、著名演员、导演陶德・布朗宁(Tod Browning)和詹姆斯・威尔(James Whale)、神秘的女吸血鬼演员梅拉・努米(Maila Nurmi)、上世纪50年代的恐怖王子文森特・普赖斯(Vincent Price)等等。他们联合众多看到恐怖文化背后的社会、艺术、商业价值的人,一道开拓着崭新的电影发展方向,促成了审查制度的变化,将大萧条、世界大战、冷战和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等社会和政治的因素以及对于同性恋、乱伦和性虐待的隐喻杂糅到一起,让经济、社会和性这三个人类世界的重要主题以令人惊讶(还有恐惧)的方式于大众面前现身。

《魔鬼秀:恐怖电影的文化史》[美]戴维・斯卡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第一版定价:33.80元

作者在这本书里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从文学绘画到舞台剧再到电影,对恐怖主题的迷恋已深深植入美国文化。卡里加利博士、德古拉、科学怪人、化身博士、畸形人、狼人……这些银幕上的怪物一一被创造出来,刺激并吸引着无数人。从深具表现主义风格的德国影片《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r.Calligari)到弗朗西斯・培根恐怖的扭曲画作,超现实艺术表现出历史如梦境般融化坍塌的强烈意象,它正和模糊着人类以及其它物种的界限的怪物电影相同;当仁不让的还有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流行恐怖漫画以及一长串从更为古老的过去延伸到当代的文学作品: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的《德古拉》、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史蒂文森的《化身博士》、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威尔斯的《人魔岛》、安妮・赖斯的吸血鬼和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

结合了比较文学的分析方法,这本书让我们把某一时期爆发的怪物风潮中的联系看得更为清楚。最典型的是1931年的经济大萧条催生出的一串怪物,它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另类”的生殖方式:德古拉逃避了正统的性的方式而选择了脖子;在自己的新婚之夜,科学怪人把死人碎片拼合在一起;化身博士更简单地把自己分裂为两个人;畸形人则表现出对“正常”结合可能导致的可怕后果的担忧……所有这些关联在阅读《魔鬼秀:恐怖电影的文化史》之前显然不怎么清晰,不是吗?

既然你已经读了这篇书评,我就会建议你去读《魔鬼秀:恐怖电影的文化史》,其中详尽的信息和精彩的图片一定会让你目不暇接。虽然本书没能充分利用后半篇幅,对影响了世界恐怖电影走向的意大利大师们只字未提,对上世纪60年代后直到今日的所有精彩的非怪兽恐怖片也没怎么关注,但是它的重点毕竟只是“怪物(Monster)”,而非“魔鬼(Devil)”。作为戴维・斯卡尔脑海中异常丰富的怪物内容的总结,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去伪存真,踏入怪物丛生的恐怖世界亲身体验。

书中文件记录式的平白叙述真的让你害怕了?哦,不,不会的。一如书中所写:“恐怖的感觉从根本上是由对于头脑中尚未成型和尚未明确的恐惧带来的主要共鸣激起的,而不是由好莱坞按常规提供的表面上的魔鬼激起的。”  

戴维・斯卡尔:研究电影和大众文化中的恐怖和魔鬼主题的领军人物。他和尼娜・奥尔巴克(Nina Auerbach)编辑了斯托克的小说《德古拉》诺顿批评版,作品被提名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最重要奖项――雨果奖和星云奖。斯卡尔现在洛杉矶居住和写作。

卡里加利博士、德古拉、科学怪人、化身博士、畸形人、狼人、金刚……这些银幕上的魔鬼一一被创造出来,刺激和吸引着无数的人。戴维・斯卡尔尖锐地指出,恐怖是社会危机的象征,是大萧条、世界大战和冷战这些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催生了它们。在本书中,作者揭示了这些因素与恐怖娱乐业之间不可思议的联系,探究了为何美国人对恐怖主题长久地迷恋,阐释了美国世纪的黑暗面:光荣的背后是集体尖叫,梦想负载着恐惧。

《魔鬼秀》既有深刻的社会分析,也有生动的好莱坞趣闻,展示了一幅广阔的文化景观。而作者更是从多个方面对恐怖电影进行了阐述:恐怖电影是如何把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创伤展现在观众面前;恐怖电影是如何表现冷战所带来的关于入侵的噩梦和精神控制;恐怖电影是如何描绘了人们由于避孕和堕胎给生育带来的改变而畏惧儿童和对畸形变种充满忧虑;恐怖电影中追求人物变换样貌的特殊效果同美容整形业发展之间的呼应、艾滋病的出现与人们对吸血鬼重燃的热情之间的呼应。作者研究了大部分的经典恐怖电影,指出其中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如:

对战争的可怕记忆:《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诺斯费拉图》、《狼人》、《活死人之争》大萧条造成的精神创伤:《德古拉》、《科学怪人》、《化身博士》、《畸形人》科技的恶梦:《哥斯拉》、《来自火星的入侵者》、《灵婴》、《异形》对同性恋、乱伦和性虐待的暗示:《弗兰肯斯坦的新娘》、《吸血鬼的印记》、《德古拉的女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