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婚纱下,一天的女王

2006-01-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德)爱娃•海勒 我有话说

如今的婚纱更具创造性的着色,常规的新娘礼服也会用不寻常的红色

配有花冠和披纱的白色的新娘礼服并非来自于古老的传统,新娘的白色时装在19世纪才刚刚出现。

么新娘在此之前穿什么呢 她们穿自己最好的衣服,专门的新娘时装是根本不存在的。

几百年中红色一直是贵族和富人的色彩,接着是西班牙的世界时尚:每个人都穿黑色。结婚的新人越富裕,黑色礼服上的金线刺绣及宝石装饰就越多。后来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后,一些新娘穿白色服装结婚,不过她们所穿的白色丝绸面料只是被用做金银刺绣的底色罢了。当玛丽亚・冯・梅迪西 Mariavon Medici 和海茵利希四世于1600年结婚时,她穿着一件白底的礼服,上面装饰着一层又一层的金线及彩色宝石,外加一条拖曳的金色披纱。玛丽亚・冯・梅迪西并非引领了婚礼穿白色的时尚――在她以及与她同时代的人看来,她结婚时所穿的衣服为一件金色的礼服。

所有这些都算不上标准的婚礼礼服,当时根本就没有专门用于婚礼礼服的色彩,也没有特殊的款式;色彩和剪裁只是符合普遍的时尚:在恪守道德规则的年代所有的服装开口处都很高,而洛可可时代的女性结婚时穿低胸的夜礼服。

1600年左右,甚至非常富有的新娘都不置备结婚礼服。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年轻的女伯爵朱丽叶・凯普莱特的父母强迫她与伯爵帕瑞斯结婚。为了举行一个大型的庆典仪式,一切都要进行长时间的准备,为此聘用了这个国家的20名最好的厨师――但直到婚礼的前一天晚上,朱丽叶的母亲才问道,朱丽叶在婚礼上究竟穿哪件衣服。朱丽叶带着她的女佣简单地查看了一下衣箱,然后选中了一件衣服,她的母亲对此表示满意,这个项目就算完成了。女伯爵朱丽叶在婚礼上不穿新衣服――这是当时司空见惯的事情。

在教堂结婚的风俗产生于16世纪晚期。路德仍然将结婚视为“一桩尘世间的生意”,他认为结婚和教堂两者之间毫无关系。教会对结婚的影响开始于特兰托宗教大会 1545 1563 。每桩有效婚姻的缔结仪式均需在地方上的教士和两个见证人面前举行,是自那时起才有的习惯。

渐渐地在教堂举行结婚典礼的风俗被确定下来,但仍然没有结婚专用的服装。教会支持有关的服装规定,任何奢侈的行为都要受到诅咒。一件衣服只穿一天――这是有罪的。

第一个穿着今天的款式――白色礼服和披纱――结婚的女性是19世纪著名的新娘――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与萨克森 哥塔的艾伯特亲王完婚。女王穿一件英国缎子制成的礼服,配有一条引起轰动的短披纱。一位新娘头顶一件披纱在当时是件新鲜事。几百年来妇女们自婚礼后才将她们的头发用披纱遮住,披纱对于她们而言就像一个帽子一样――因此成语“到帽子下”的意思为女孩子出嫁。维多利亚的婚纱可以理解为对修女披巾的仿效:新娘如同耶稣一样无辜,这样尘世的新娘也可以出现在神圣的祭坛前。女王愿意戴披纱还有另一个原因:她希望以此支持在与法国的竞争中陷于不利境地的英国的尖端工业。维多利亚女王的新娘礼服成为人们狂热效仿的对象。当1853年拿破仑三世结婚时,他的新娘恩吉妮也穿了一件白色的礼服配以白色的披纱――不过这位极其优雅的恩吉妮为她的新娘礼服挑选了一种不寻常的面料:白色的天鹅绒。

那时王室的新娘对时尚的影响比今天要大得多。无论如何,现在人们如此喜爱白色的新娘礼服,也是时代精神的一个表现。1808年雅克夸德(Jacquard)将第一部织布机投放市场,从此以后布料便宜了许多。自1830年起缝纫机面世。

这时候的许多女性可以用一件白色的新娘礼服来满足自己成为一位女王的梦想,哪怕只有一天。但大多的新娘仍然穿更实用的黑色丝制礼服,配戴白色的披纱。借此她们也可以显示自己纯洁的新娘身份。直至今天,那些不太浪漫的新娘才会放弃穿白色的梦想。

(摘自《色彩的文化》,(德)爱娃・海勒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