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书业:“低迷”过后是成熟?

2006-01-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丁杨 我有话说

刚刚落幕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依旧是熙熙攘攘的热闹,有关部门公布的我国年图书销售总码洋也是年年攀高(2003年便已突破千亿大关),中国年出书总数更是位居世界各国前列……这些似乎并不能淡化众多书业人士对这个行业从内容到流通日益低迷的看法,毕竟那么多出版社感到日子难过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有世界上最

多的人口,似乎自然也就应该有最为庞大的读者群,可是,今天的中国图书市场(不包括教材教辅图书),常常是一本书销到5万册就已经可以算作畅销了,这同我们巨大的读者群基数相比未免太令人无奈,而人均年购书量即使加上教材教辅图书也是少得可怜,这似乎也不仅仅是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是我们的读者出了问题,还是书业自身出了问题?

就笔者有限的目力所及,不难罗列当下书业发展的诸多症结:内容跟风和重复出版现象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图书出版行业的选题创造性,也倒了读者的胃口;出版业内大量无序不良竞争,如争抢名家书稿、哄抬海外图书版权价格等等,最终伤害的还是这个行业,以及读者;每年动辄成百上千亿的销售码洋,有相当大的比重变成图书库存,而这些库存书的命运大多是化成纸浆;年图书销售总额上升,伴随着年图书品种的过度泛滥,单本书的销量下降,无形中提高了出版成本;出版社的一批一批新书被各级书店运走,书款却迟迟收不回来,闹不好还会一年半载之后还回一堆过了气的书,资金链的断裂使得行业发展举步维艰;诸如伪书、盗版之类的痼疾……加上中国已经加入WTO,海外出版业要来分一杯羹,而中国书业正处在中国出版改革的关键阶段,阵痛在所难免,这方方面面的因素,自然使得书业市场低?不已。

笔者就这些书业现状请教了若干位业内人士,在肯定目前图书市场环境不尽如人意的同时,一些书业界人士觉得,这些所谓“低迷”,或许不应完全被看成坏事,书业中人更不必因此悲观。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同样会遵循“在起伏中前行,在螺旋中上升”的客观规律。现在的图书市场低迷,其实是书业泡沫消散后的真切轮廓,或许前些年书业的过度火爆才算得上是“不正常”。在书业大环境低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某些出版领域的热火与回暖。不可否认这两年的畅销书和热点书不太多,但是也应看到,伪书、跟风、盲目炒作等现象也正渐少,与此同时读者的阅读需求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整个书业的深层次思考:到底读者需要什么书?

图书市场出现发展瓶颈,是这个行业一个正常的必经阶段,出版业经济效益的下滑,或许预示着图书市场在朝着更理性更规范的方向过渡,市场会渐趋成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图书出版内容质量的同时,按市场规律办事,会对书业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