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末代加图》

2006-01-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崔鸿如 我有话说

玛蒂尔德・阿森西

《中华读书报》今年第一期(1月6日版)发表一篇题为“学习布朗好榜样,模仿密码没商量”的报道。该报道主要依据美国美联社的消息,告知读者今年上半年即将在美国推出三部悬疑小说,“必将有一波新的知识悬疑大潮席卷美国书市”,三部小说中除一部属“美国本土原创”,余者为“进口货”,而且三位作家皆为美国作家――《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的模仿者。

在涉及的两部“进口货”中,有一部是西班牙女作家玛蒂尔德・阿森西(MatildeAsen鄄si)的作品《末代加图》(ElúltimoCatún,报道中译为《最后的加图》)。笔者两年前曾获西班牙友人相赠西文原著,因而得以仔细阅读此书。因报道中有关此书的提法与笔者印象不同,故不揣冒昧提供有关此书的一些情况,供对悬疑小说感兴趣的读者及出版界人士参考,并顺便求教于专家、学者。

一、“仿作”之说存疑

首先应指出的是,《末代加图》是在2001年10月由PLAZAJANES出版社在西班牙出版的,当年11月和12月便又出了第二版和第三版,至2004年4月,已再版29次,销量达二十七万五千册,而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是在2003年上市,2004年在售书排行榜上“窜红”。由此看来,难以得出《末代加图》是《达・芬奇密码》的仿作这一结论,所谓前者借后者之光才得以“在西班牙大卖”等说法也不符合事实。依笔者之见,不如说正是由于《末代加图》在西语国家大受欢迎,才引起美国出版业关注并要在今年推出英文译本,以期与另外三部作品一道“掀起下一次大浪”。

二、作者其人

《末代加图》的作者西班牙女作家玛蒂尔德・阿森西毕业于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新闻专业,曾在地方电台和西班牙电视台从事国内新闻报道工作,同时兼任西班牙埃菲通讯社通讯员,并为一些省报撰稿。自1995年起,曾数度在一些地方性文学奖项评选中入围。西班牙PLAZAJANES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琥珀宫》,后被译成多种文字。2004年,她因发表探古揭密小说《雅各》(Iacobus)成为畅销书作家。该书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二十二世教皇派人追查其前任在圣殿骑士团大首领被处死后神秘死亡一案,揭示中世纪种种社会纷争。该书一经出版,即成热门畅销书。及至《末代加图》出版,作家更是名声大振。笔者认为提及这部作品,有一点不容忽略:小说卷首无前言,取而代之的是一张长长的致谢名单。作家把曾给予她帮助和支持的人的名字一一开列出来,并称“若让读者误以为此作仅是她一人所为,那就过于自私了”。她要致谢的人中间既有帮她审稿、润色文字的,更有为她翻译拉丁文、希腊文以及找寻资料、文献或提供传说、逸闻的各界人士。

三、情节巧妙,悬念迭起

小说的开头写北非一处人迹罕至的荒原上发现了一具埃塞俄比亚人的尸体。死者身上有奇异的文身:七个希腊字母和七个十字符号,身旁还有几片碎木片。教廷怀疑此事与一些大教堂供奉的圣物――耶稣受难十字架的残片――接连被盗有关,决定查清此案,找出挑战教廷的凶手并绳之以法。教廷指定三名成员参加调查,一位是在梵蒂冈秘密档案馆任职的国际著名古文字学家奥塔维娅・萨里纳修女,另一位是来自埃及亚历山大港的阿拉伯考古学家鲍斯维尔教授,再一位是梵蒂冈的瑞士卫队长――一个以执行教廷秘密使命为己任,为了维护教廷利益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人物。三人中前两人奉命合作破解上述“密码”,卫队长则受命监视二人,以免对教廷形象不利的秘密外泄。于是三人开始了一系列冒险。

他们以超人的智力及渊博的学识破解了但丁《神曲》炼狱篇中七个章节的开首诗句中所含隐语,依次从意大利的罗马、拉维纳、希腊的雅典、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以及安条克(土耳其,古属叙利亚)七座城市寻找蛛丝马迹。这七座欧洲文明史上的重要古城分别象征高傲、妒忌、暴怒、懒惰、贪婪、饕餮和淫荡等七宗罪孽。三人在七座城市的著名古迹经历恰似炼狱的生死考验,最终带着洗涤掉七宗罪的烙印,走出七层炼狱,得以从尼罗河进入一个位于北非埃塞俄比亚荒原中的与世隔绝的地下洞穴――“地下天国”,见到了作为天主教立教之本的圣物――“真正的耶稣受难十字架”。在那儿他们得知,代代相传的十字架的卫士们如何为躲避教廷追杀而隐居于这个位于地底下的“天堂”,安享和平、安宁、与世无争的生活。

作品中涉及的历史名城、异域风情引人入胜,对探密的线索――《神曲》诗句中隐语――的推断合情合理,主人公历险中的险情更是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又无牵强、玄虚之感。

四、史料丰富,视角独特、耐人寻味

小说的情节以欧洲文明史中人们所熟悉的重大事件为背景,如耶稣受难的前前后后、天主教发展过程中的几次分裂、教派间的纷争、宗教裁判所的行径、东正教和新教的出现、罗马帝国的兴衰演变、十字军东征、与阿拉伯民族和穆斯林的冲突、共济会之类的秘密团体等等;同时还伴有诸如有关圆桌骑士、圣殿骑士团等等的各类传说、逸闻。在叙述这些史实时,作家对教廷在欧洲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为掩饰昔日隐秘所采取的种种举措颇多指斥,视角独特,鞭辟入里。

作家更用不少笔墨描述三位主人公在共同历险的过程中,内心世界的变化。三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冲破教廷设置的隔阂,最终结为患难之交。出身于西西里岛“名门望族”、家中还出过一位主教的女主人公奥塔维娅・萨里纳修女,最后决然挣脱宗教约束,与那位科普特考古学家鲍斯维尔教授结合,而奉命监视他们、专为教廷干“脏活”的阴鸷的梵蒂冈卫队长,竟背叛教廷,留在了那个与教廷对立的“地下天国”,还在若干年后成为了二百五十八世加图,即“末代加图”。这不仅是信仰的变化,更是对教廷及其教义的挑战。

笔者认为,这样一部令人掩卷长思的小说不应被当作“戏说”来读。

《末代加图》的内容与《达・芬奇密码》确有一些相同的元素,如梵蒂冈教廷、教会、共济会、探密等等。但比起《达・芬奇密码》来,这部小说更偏重事实。总的说来,此类悬疑小说并非一国所特有,断定某部作品为此类小说的“开山之作”未免失之偏颇,不妨认为这几部作品同时在大西洋两岸走红,是“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在报道此类消息时,最好慎用“模仿XX没商量”这样的断语。此类外国历史悬疑小说虽不会像当年拉美魔幻小说在我国风行那样,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仍可能在我国引起种种反响,包括翻译、推介、研讨或模仿在内,《达・芬奇密码》中译本在国内的热销即是明证,随着美国进一步推出新一波悬疑小说的热潮,中国读书界恐怕也会翘首等待新译作的出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