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性化管理:针对管理者的文艺复兴

2006-0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的战略决策中心和执行中心。他们的想法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媒体侧重于谈论他们的能力、风格、面临的挑战。传统的商学院教育注重的也是培养管理者的分析能力、领导能力、规划能力、

执行能力……

但是,有多少人会想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经理人也有着无奈、悲伤、恐惧、绝望、无助、遗憾和愤怒,以及无法摆脱的空虚感和罪恶感。很少有课程安排培训他们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世界好像忽视了管理者作为人而存在的事实。要知道,人是十分情绪化的动物,天生具有喜怒哀乐,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也影响着管理者,影响着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工作的质量。更何况,一个不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管理者,怎么懂得理解和管理他人的情绪?作为领导者,管理者的情绪化也会传染给其下属的整个团队,影响团队的士气和执行效率。

很多职业经理人也许在事业上很成功,但对事业的投入或牺牲影响了他们的个人生活。对他们而言,这种在生活与事业之间的权衡与取舍也许是无奈的,因为传统的观念认为,事业与生活是一种零和游戏,只能选一头,无法两全。

难道对管理者来说,工作与生活真的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吗?答案是否定的。法国枫丹白露欧洲管理学院教授费尔南多・巴图洛美和保罗・埃文斯在25年前就通过对2000多名高层管理人员和很多家庭的调查,找到了潜在消极情绪的根源,并讨论了组织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帮助个人协调私人和职业生涯,最大限度减少阻碍。与此同时,哈佛波士顿医学院教授哈里・莱文森则给出十分具体的建议,例如:让处在潜在高疲劳职位上的高层经理人轮换岗位;提供渠道让他们自由表达内心的沮丧等等。不过15年后哈里・莱文森对自己的理论做出了修正,他认为组织层的干涉行为已经让位给管理人员的自我依靠和支持。费尔南多・巴图洛美根据成人发展研究成果认为人们改变自己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比我们设想的要大得多,这也为管理人员的自我依靠和支持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基础。而对高级管理人员性别、年龄、办公方式等细分之后的研究分析,更是人性化地为不同情况的管理人员提供了解决内心问题之道。所有这一切的基础即在承认人的局限性,肯定人面对内心问题时需要的是面对而不是掩饰。这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现在收录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一书中,这是由《哈佛商业评论》经典文章汇编而成的一本书,在书中,我们可以看见众多西方管理大师以前瞻性的眼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深刻的洞察力预见到了在管理界,尤其是管理层实施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必要性,这是针对管理者的“文艺复兴”。当技术、组织架构、流程、战略、兼并、重组和其他相关的管理理念无法解决管理者内心的问题时,也许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只有从重视管理者作为人的价值开始,重新审视并承认他们作为人的价值。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商业的全球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对管理人才日益激烈的争夺,管理层中的性别比例、人员背景也都出现了变化。适应这些变化,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夺得先机。对中国企业来说,西方管理界发生的事情,也许就是我们未来要尝试的,因为中国加入WTO不仅仅意味着更多外资走进来,更意味着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必须要考虑文化的差异,适应西方多元文化和注重人性化管理的管理文化。翻译这本《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正是为了给中国透视西方人性化管理打开一个窗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