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评唐宋词

2006-02-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宋红 我有话说

翻读《唐宋词汇评》之初,便深为此书学术质量所慑服。因为书中所包含的内容远不止简单的资料汇编,而是承载着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对最新词学研究成果的把握和主编者尚未独立发表的研究创获。

在相关资料中,编者尤其注意吸纳新的研究成果和墓志、序跋等第一手材料。如“张志和”小传,书中是这样写的:“

张志和(生卒年不详),本名龟龄,字子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十六游太学,擢明经。献策肃宗,深蒙赏重。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赐名。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不复仕,隐居越州会稽。代宗大历九年(774)秋,谒湖州刺史颜真卿,撰《渔歌》五首,后传入日本,嵯峨天皇于弘仁十四年(823)作《和张志和渔歌子五首》,为日本填词之开山。(《唐五代卷》p.41)”关于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通常注本都没有明确系年。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转引旧说曰:“《历代诗馀》卷二百十一引《乐府纪闻》: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尝谒颜真卿于湖州,以舴艨敝,请更之,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间。作《渔歌子》词。”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同龙注(唯“卷二百十一”作“一百十一”;“纪闻”作“记闻”)而文字简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唐宋词选》仅注西塞山地在湖州。依笔者管见,最早指明此词作年的是神田喜一郎《日本填词史话》。文曰:这五阙《渔歌子》是颜真卿当湖州刺史的时候,张志和访问湖州时所作的。要是我们读一读收在颜真卿的《颜鲁公文集》卷九里的题为《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一文的话,便更可以详细地知道这件事。该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大历九年秋八月,讯真卿于湖州(下从略)”……据此可知,张志和去湖州访问颜真卿,在那儿作了《渔歌子》;时间是大历九年(774)秋八月。因为是当事者说的,再也没有比这个更正确的了。实际上我所需要的正是这个年代。与此相关,嵯峨天皇的《渔歌子》是什么时候的作品呢?……由此可知,我国填词的历史是自嵯峨天皇君臣酬唱的作品开始的。(《二、填词的滥觞》中译本p.7-10)

将张志和小传与这段文字相比照,可明显看到学术观点上的吸纳与因承。这种开放式的学术吸纳和对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关注,赋予《汇评》鲜活的生命力。

另外,重视年谱、序跋与碑诔,是贯穿全书的编纂原则。【年谱】项下“列举两宋直至近人所撰词人年谱”,【传记资料】项“并列史传书目卷次、宋人文集与宋元以及后世方志中的传记资料”,如周邦彦【传记资料】项列出的项目是:《宋史》卷四四四《文苑传》、吕陶《净德集》卷二十六《周居士墓志铭》、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文艺传》、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六十六《人物传》、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刘永翔《周邦彦家世发覆》,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吴熊和《周邦彦琐考》,见《吴熊和词学论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可见收罗之全面。在汇集资料方面的视界之广和判别之精,成为本书重要特征和最大优长,捧读之余,令人非常感动。

选词之下,根据具体情况附“编年”、“汇评”、“本事”、“考证”、“附录”等项;对《全宋词》中两见的作品,在依从《全宋词》编纂体例的前提下尽量体现编纂者的辨析和见解。如并见于苏过、汪藻名下的《点绛唇》: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p.1161/1249)。虽两人名下并出,并在“苏过”处的【汇评】、【考证】项下录出支持苏过说的见解,但在“汪藻”名下的【本事】项则录出唐圭璋《宋词互见考》、刘永翔《清波杂志校注》中认定汪藻为作主的说辞,选择之中已见出编纂者的取向,并对读者做出方向性的引导,这同样体现出编者的谨严与用力。不过令我个人不能遽然信同的是:词中名句“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似由秦观《摸鱼儿・重九》词中化出,此词《汇评》未选,兹将后半阙录出,以为比对:休株守。尘世难逢笑口。青春过了难又。一年好景真须记,橘绿橙黄时候。君念否。最可惜,霜天闲却传杯手。鸥朋鹭友。聊摘取茱萸,殷勤插鬓,香雾满衫袖。

从苏、秦两家的关系说,苏过化用秦词的可能性更大。至少可以在附录“与本词有关的诗词文等”的【附录】项里将秦观词录出,为读者的判断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本书最有学术含量的项类是【编年】,如主编吴熊和先生在前言中所举以刘光祖《沁园春・寿晁帅七十》为依据,从而推断出晁公武的准确生年,便是最为生动有力的证据。然而最容易发生歧义的项类也是【编年】。当然,这些可以讨论的细枝末节问题,丝毫不妨碍本书成为极有价值的学术工具书和词学爱好者的阅读首选。因为在提供大量学术信息的同时,这也是一部关于全唐五代词和全宋词的优秀选本,以较通常选本更大的选篇分量,提供了更高层面上的文本阅读。

(《唐宋词汇评》,吴熊和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