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往事历历在目

2006-02-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朱军 我有话说

编者按:刚刚离开我们的王选院士,与《光明日报》有着一段很深的情谊。这情谊的传接人,就是《光明日报》记者朱军女士。为表达我们对逝者的怀念,本报特约请76岁的朱军女士连夜赶写此文。

13日下午,接到中华读书报同事电话,告知王选院士上午辞世,让我写文悼念,因为“你是最早报道

王选科研项目的记者”。

我的第一反应,不可能,他还不到70岁。

打开电脑,屏幕上显示:两院院士王选在京病逝。

光明网上还附有长篇报道《好人王选》。

我呆坐在电脑前,几十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

第一次听到激光照排项目(即“748工程”)和其负责人王选及其团队,是在国家计委严谷良同志处,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之前,严说这是一个重大项目,但遇到了困难,是支持国内自己研究的项目,还是进口外国第二代落后的产品,争论分歧很大,希望舆论支持自己的科研课题。随后,我每次去北大,都要拐进文史楼,了解这一项目的进展,积累资料,也熟悉了王选和他的团队成员。准备只要用这个系统输出第一张报纸样张,就着手宣传。同行告诉我,他们单位不让报道,说这个项目要成功谈何容易,改变现状还靠进口。

记得1994年8月15日在梅地亚中心召开“748工程”二十周年纪念活动,当时我已离休三年,还接到与会邀请函。会上,发给五十余位为“748工程”作过贡献的人员水晶制品,其中有两名记者,一是《中国计算机报》总编辑,还有一人是我。此时,王选老师过来送我一份8月9日出版的《中国计算机报》,报上刊有王选撰写的文章:《原理性样机的研制――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回忆》。其中有一段文字,记叙的是“报版样张和《光明日报》”,王选老师写道:

经北大和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1979年7月27日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样张……当时新闻界认为这一成果很不成熟,不宜报道,只有朱军同志执笔写了长篇报道,刊登在1979年8月11日头版头条,通栏大标题是‘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重大突破’,副标题是‘我国自行设计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研制成功’。所用标题字号之大当时是不常见的。朱军还在头版编发了评论员文章和小报样张的照片,当时整个系统尚未完成,汉字终端还没有出来,排版软件和操作系统也才开始试调。为了抵制当时试图打入中国市场的英国MONOTYPE系统,研制组成员觉得有必要及时报道这一阶段成果,……原理性样机硬件刚调出,还很不稳定……新闻界为慎重起见,不予报道也是完全有道理的……《光明日报》把原理性样机称为‘重大突破’,力排众议如此大张旗鼓的报道,对我们研制者起了不小的鼓舞作用。在以后的十年内,我一直在告诫自己要对得起这一报道,要用今后发展的事实证明确实是一重大突破,证明这一报道是及时和完全如实的。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宣扬时代的最强音是我们的职责。虽然有40余年的记者生涯,但王选老师这样20年念念不忘一张报纸曾经在最困难时鼎力的支持,仍令我感动不已。

王老师回忆起《光明日报》刊登这篇报道的前一天下午,他和四位年轻助教从北大赶到光明日报社和我一起赶写第二天见报的消息和评论,此前我与国家计委严谷良等研究过,必须赶在外国产品进口之前,大力支持“748工程”,当然,我作为《光明日报》科学部负责人,早已从科学院方毅院长、北大周培源校长以及北大多位领导人那里得到“可以报道”的许可,然后在报社编前会上阐明这组报道的重要性,要求留出一版版面,第二天见报。王老师还记得,当时我写一张稿纸,即送工厂排字,打出小样集体修改讨论,一直忙到凌晨三点多,拿到第一张报纸大家兴奋不已,王选后来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准备那篇报道的过程中,我和几位同事与光明日报记者朱军同志一起熬夜,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通宵,第一次体会到了报社编辑的辛苦,也促使我后来积极推进报社采编流程的电脑管理(摘自《光明日报五十年丛书――名人与光明日报》)。

王选教授对《光明日报》深情厚意的动人事例是非常多的。

每当新闻媒体采访王选的时候,他就特别叮嘱要访问《光明日报》朱军。

中央电视台《改革开放20年20人》专题节目中有王选,央视五位记者扛着机器到我家。问的是“你在当时为什么敢于首先报道……”这个节目在央视多次播出。

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王选专题报道也是五位同行,扛着机器到我家,主持人问我:当时你报道王选,想没有想到二十年后拥有亿万财富的北大方正?“没有”,我如实回答。

《光明日报》的决策人没有采用北大方正的产品,事后我才知道。事又碰巧,进口产品设备的接口技术解决不了,时任报社秘书长的王秉德来找我,想请王选教授帮忙解决,我只好硬着头皮请记者带口信谈了这件事。王选捎来口信:只要是《光明日报》的事,我会尽全力。随后,我和秉德一起到了王选办公室,他热情地接待我们,王选说:“《光明日报》的事我怎能不管呢。”他让我们看他办公桌上玻璃板下压着的一张当年的《光明日报》,纸都发黄了,他说:“我每天看一眼这张报纸,告诫自己要对得起《光明日报》。”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人民大会堂1996年6月16日《光明日报》创刊50周年座谈会上,王选老师向我谈了这些年来北大方正的发展状况,青年人的成长,以及捐献奖金等等。

散会后,我们互道保重。

谢谢你,王老师,谢谢你给《光明日报》的鼓励和关爱。

王选老师:您走好!

写于14日凌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