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萧乾:岁月无法冲淡的重影

2006-02-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叶廷芳 我有话说

终于盼到了《萧乾全集》的首发式!

当我捧回那七大卷沉甸甸的全集时,别的事就什么都不想干了,如饥似渴地翻读着全集中那些平时没有读到的作品。结果,已经发誓不再开夜车的我,还是破禁开了夜车,可谓饱尝了一顿文学审美大餐!

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作品,常常有这么两种感觉:有的作者似刻意

要写一篇(部)得意之作,因而感觉到他的呕心沥血,绞尽脑汁,读者在钦佩他的精神之余,也一同体尝他的艰辛;另一类作家则不同:信手拈来皆文章,写来毫不费功夫。前一种是刻苦型的作家,后一种则是才子型作家。萧乾即属于后者。你看他:小说、散文、随笔、游记、杂文、通讯、小品文、论说文……哦,还有翻译,可谓“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而且他的文笔或凝重或轻快,或讥讽或诙谐,或粗犷或细腻……真是多姿多彩。难怪巴老把他与沈从文、曹禺并立在一起,视之为他的朋友中三位最有才华的作家。

由于他的文采的魅力,笔者从中学起就开始仰慕萧乾了!可惜很不巧,我来北京上学不久,他就落了难!20年后直到他在文坛复出时,才有机会面识他。那是70年代末了。当时《世界文学》发表了他翻译的易卜生的剧作《培尔・金特》片断。我趁此机会以该刊编辑的身份去拜访他,以实现我的久蓄之愿。他当时住在天坛东街一套小二居室里,他的书房是一间不到9平米的斗室,不消说,被书堆得满满当当。我们的交谈就是在这间斗室里进行的。他始终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使我一开始就消除了由于辈分不同、身份悬殊而产生的拘谨,很快处于无拘无束、谈天说地的自由气氛中。他对别人没有心理设防,对年轻人也不存“忘年”障碍。听不到他对以往自己遭遇不公的诅咒,只在我把“文革”中的众生相与鲁迅挖掘“国民性的弱点”相联系时,他才报以会心地一笑。他显然经历了太多,达到大彻大悟,超越生死恩怨,进入了“佛性”的境界。

但当话题一回到文学的时候,他立刻就又兴奋起来。他在这方面的言论对我最有教益也最难忘记的是这样一席话:编辑一本杂志与编辑一本书是不一样的;编杂志要求有前瞻性,因为杂志是引导文学前进的。他的这番话使我在日后的编辑工作中注意从宏观上把握当代文学的基本走向,以致直到今天我有时被邀请去外面讲课时,还有诸如《现代西方文学的大走向》之类的题目。

聆听了萧老这半天的谈话,加强了我的这样一个观点,即在我们当下的社会里,一个一帆风顺的人是很难有完善的人格的。但这样的人格在那些经历过痛苦磨难的人身上,倒容易见到,这正如尼采说的:只有经历过地狱磨难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如今当我捧读这七大卷《萧乾全集》时,切切实实地感觉到作者的这种力量。也因此萧乾先生的形象成了我记忆中的一道重影,无论多长的岁月都冲淡不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