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方文论研究的开拓性著作

2006-02-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世涛 我有话说

《西方文论关键词》2006年1月出版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各家理论流派此起彼伏,竞相发展,呈现出蔚为大观的生动气象。在长足的竞争发展中,西方文论逐渐摆脱了作为文学附庸的地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意识。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拓展了传统文论研究。特别是随着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批评理论(Critical Theories)的兴起,当代西方文论已从思维方式、知识构成、学科交融等方面,均对传统文论形成了极大挑战。这一发展趋势,也势必对其理解和接受,造成相当大的困难。由于受到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学术思潮的影响,当代西方文论争奇逐新之风日盛,也令其成就与局限愈发明显,亟需进行学术清理。

新时期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文论在推动我国的文学创作、引领文论和文学批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愧为推进我国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创新的难以替代的重要资源之一。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我国文论创新的匮乏,大量引进、移植西方文论,已成为理论界的普遍需求。或者说,借助西方文论解决自己的问题,几乎成为我国学者的“集体无意识”。

上述种种原因,促使西方文论日益成为“显学”,甚至被置于我国人文学术发展的中心位置。这种状况,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应当说,有关西方文论的翻译、介绍和引进工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我们创新的一个重要步骤。但由于国内学界的追逐攀比,一度出现了诸如误读、硬译、囫囵吞枣等不少弊病。如此弊病不但严重地影响我们对西方文论的研究,还可能以讹传讹,对我国人文学术建设和学术理论批评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就我国引进与接受情况而言,认真地消化、理性地分析西方文论,借此产生有深度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乃是当下第一要务。同时,我们更需要客观准确的译介,以满足理论界、文学与文化批评界以及文论教学对于当代西方文论的普遍渴求。这也是我们进一步取得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必要准备。不妨说,文论范畴是成熟的文学理论派别的重要标志。从理解范畴出发,进而掌握其理论本身,也是我们研习文论的重要途径和捷径。所以,清理关键词便成为文论研究的重要一环。对于研习西方文论者,则更为重要。

近年来,关键词一直是中外文论研究的热点。就我个人阅读而言,在文论研究方面,既有国外劳特里奇出版公司出版的《关键词研究丛书》、《批评新术语丛书》等,也有国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当代文学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丛书》。吉林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西方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读本》中,也有部分西方文论关键词介绍。此外,还有一些尚在进行中的项目。与此同时,我们深感国内学界亟需一部有较大容量,又能够客观系统、扼要深入地介绍西方文论关键词的著作。简言之,我们需要通过梳理这些文论概念的含义、演变和得失,为研习这些繁难的“混杂型批评理论”,开辟一条有效门径。

也许正是出于对这种状况的真切感受,《外国文学》杂志自2002年起,常年设立专栏“文学讲座:概念与术语”,择要选择西方文论概念,详加介绍、辨析和梳理。以此为基础,由赵一凡研究员、张中载教授、李德恩教授主编的《西方文论关键词》,日前已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可以说,这部书基本上满足了国内文论界的紧迫需求,同时也有填补空白的意义。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部专书有如下突出特点。

首先,对文论关键词的选择比较科学。通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到,书中关键词涵括了当下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新观念:一些重要理论派别的核心概念,如复调、交往理性、诠释、含混、话语、文化霸权、文化唯物论、情感结构、现代性、启蒙、身份认同、文化资本等;一些重要的西方文论分支学科,如生态批评、文化研究、叙事学、原型批评等;一些重要的西方文论派别,如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符号学、法兰克福学派、新历史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殖民等;一些重要的西方文学流派,如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等;一些重要的文学类型,如自然文学、战争文学、传记等;一些重要的文学手法,如讽寓、重复等;一些重要的文学观念,如文学性、反讽等;一些重要的文化观念,如乌托邦、总体、启蒙、权力、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学术制度等。

虽然只选择了80多个关键词,但通盘看来,还是相当全面、精当、科学的。通过这些基本术语,便可勾勒出西方文论的点、线、面,进而反映出当代西方文论的全貌。也可以说,这是一部浓缩的现当代西方文论史。不仅如此,这些关键词还突出体现了当代西方文论的分量,特别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批评理论、文化研究和现代性问题。同时,它力图反映出国外文论研究现状,努力为国内文论研究和文学批评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另外,该书的撰写体例颇有创造性。一般来说,此类专论的撰写体例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简单介绍概念的背景和含义,通常比辞书的词条更详细些,但字数并不多。《当代文学关键词》采用的就是这种体例。另一种则巨细无遗,涉及概念的各种含义、演变及发展,并且分析其得失长短,通常字数比较多。这是《文化研究关键词丛书》所采用的体例。

与之不同,这部《西方文论关键词》分为略说、综述、结语三部分。其中,略说部分简洁概括关键词的主要含义;综述部分详尽介绍关键词在西方语境中的含义、演变和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接受传播情况;结论部分则简明总结全文大义、争议要点,附带纳入作者的研究心得。如此安排,充分反映了编写者精心结构的意向,及其面向中国读者的针对性。实际上,当初在《外国文学》杂志上刊登时,关键词的统一体例分为三节:一句话概说、大背景解说、结束语。但在结集出版时,编者又适当进行了调整。其目的明显是为了提升该书在中国的接受程度,使内容更加务实与丰富。

再次,本书成功地把关键词介绍与中国的接受结合起来。一般情况下,直接翻译国外关键词著作,当能获得更准确的知识。但缺陷是,它们几乎绝不涉及西方文论相关于我国的方方面面的认知、接受与研究现状。《西方文论关键词》不但关注国内外研究的有机结合,而且偏重它在中国的本土化接受与创新。就是说,它一方面客观介绍这些关键词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又如实反映它们在中国的接受、传播,包括中国学者的切身理解,以及他们对此作出的分析判断。这样一来,我们在了解这些关键词含义的同时,也随之做了一次真正的“理论旅行”。

需要强调的是,本书拥有强大的写作阵容:赵一凡研究员长期从事西方思想文化研究,学术功力深厚,其《欧美新学赏析》曾经是许多人研习西方文论的入门书。申丹教授的叙事学研究,则以扎实、准确、新颖和信息量大而著称。周小仪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文论研究,他对中国文论和文艺界现状也非常熟悉。由上述专家撰写他们专攻见长的文论术语,实在是合适不过的事情。

但也应该指出,由于当代西方文论的复杂艰涩,也由于撰写队伍的水平参差,个别著述深度不到的感觉。对某些关键词的处理,也是可以商榷的。好在主编赵一凡研究员对此有着清醒认识:“下一步当以此为起点,群策群力,向纵深拓展,以便在三五年后,我们能见到一部更加完备周到的《西方文论关键词》修订本,以及以此为契机产生的大批新鲜活泼、卓有创见的中国学者的著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