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树桃花心中开

2006-03-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朱良志 我有话说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缘,读到新近出版的《大学新语文》,它勾起了我对大学生活的回忆。文革刚刚结束,我有幸挤上大学的门,现在我还能回忆起当初拿到一本《大学语文》时心中的激动心情。很多年过去了,《大学语文》之类的教材出了很多,选文的面也扩大了许多,但是其基本思路却很少变化。如今的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

育的一个环节,超越知识,切入性灵,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大学语文教学需要改变思路,首先需要一种合适的教材,一种突破知识性、工具性的教材,这本《大学新语文》正是这样的教材。它突破原有大学语文教材的范式,弱化工具性、知识性,而突出价值性,这颇契合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全书的选目围绕青春、仁爱、恋情、敬畏等,读者从这些关键词的选择,就可领略到编选者的崭新思路。因为编选者本着“现代人文,经典诗文”的宗旨,虽然它选择的多为过去时代的经典读本,但它所关心的是现代人的生命体验。细读这里的文字,我真信了编选者所说的,阅读史,就是心灵史。文字荡漾着一种春的气息,美丽的情怀,我将其戏称为“桃花精神”。读这样一本书,我感到一树桃花心中开。

桃花的精神是诗意的。像《大学新语文》首篇所选香港中文大学金耀基教授《雾中的剑桥》所说的,剑桥的精神是科学精神,再加上艺术精神,科学精神在求真,艺术精神在求美。人文教育的根本是人的培养,人的培养的根本因素在于人的精神气度。《大学新语文》正致力于人的内在胸襟气象的塑造,它所彰显的英雄气质、诗意情怀,对生命追忆的盘桓,无不体现出这一特点。

桃花的精神是青春的精神。《大学新语文》一扫沉闷和阴晦、虚伪和机心,为“精神成人”的年轻读者准备了这一道青春点心。书中“仁爱,天地最美”、“爱是难的”、“青春在呼号”等章节,选编了大量充满盎然生趣的篇章。读这样的诗文,感觉到天地的开阔、乾坤的美妙、人情的高严。

桃花的精神是充满着希望的精神。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有个大力士夸父,想和太阳竞走,追不得,渴了,饮大河之水,河水不足,最后渴死了,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就是桃林。这是个美妙的传说。夸父追日神话所表现的精神,就是桃花的灿烂是永恒的,它所突出的是希望的格调。桃花纵然灿烂,但转瞬即逝。然而生命是不绝的,只要你心中有坚忍的希望,有不灭的情怀,桃花依旧灿烂,春风依然轻悠。在《大学新语文》中,可以说充满了这样的精神。希望,理想,坚忍不拔,昂然不朽,就是其中的精神。生命要有生命的强度,刚健而不陷,生命只有在强力中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张力。

桃花的精神是自我的精神。禅宗中有灵云悟桃花的故事,沩山的弟子灵云向沩山师问道,苦苦寻求,难得彻悟,一次他从沩山处出来,突然看到外面桃花绽放,鲜艳灼目,猛然开悟,并作有一诗偈以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逢花发几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这个故事的核心在于人的真实自我的发现。人原来耕种的不是自家的田地,人原来观照的不是本地风光。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田地,有自己的本地风光。春就在你的心中,桃花就在你的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性,都有自己心中的桃花。桃花只有在孤迥特立、无所遮蔽的境况下才能绽放。独立的自我,无所遮蔽的情怀,对于个体生命来说,是至为重要的。在《大学新语文》的编者看来,他们就是要寻找这样的真精神。

(《大学新语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