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捧读木心一树花,小规模地回肠荡气

2006-03-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沈胜衣(本报书评人) 我有话说

木心手稿

木心的文章被介绍进内地,纸媒,据说最早是约2001年,陈子善在《上海文学》杂志转载其《上海赋》等;网络,则最早可能是2003年10月,陈村在“天涯”的“闲闲书话”转贴“木心片语,大妙”。――我当时读了后者:“那口唇美得已是一个吻。”“寂寞无过呆看凯撒大帝在儿童公园骑木马。”“炎阳下的芭蕉的绿是故意绿的。”“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的秋天吹来的。”……真如陈村后来说的:“确有天外飞来之感”,自此留心。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内地第一本木心作品集。木心自己说,这个选本收入的并非他最好的文字。我读后也觉得有些确实一般了,但,喜欢他在《九月初九》中,对中国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见解(虽然这是一个老话题。惟其是老话题,那种见地更显难得,用他自己的话便是,仿佛他对这两者说:“知尔甚深”,故能说得那么“清明而殷勤”)。喜欢他在《同车人的啜泣》中,对人生与人世的观察与悲凉。喜欢他《明天不散步了》,那样的“踉踉跄跄一树花”:“我明知生命是什么,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另有些事做了,没有做好。”喜欢他那篇同样不分段落、到结尾才用上唯一的句号,然而文章更长、文气更壮、悬想深广、浩然激荡的《哥伦比亚的倒影》,从对生命与生活的体悟上升到对人类与世代的思考,有庄严的历史感。也喜欢别的篇章中一些零珠碎玉,“清远雅正”,而又“高爽迈出”;纵横挥洒,而又总有一些深深的寂寞,“清莹的倦意”(《遗狂篇》)。

本文标题用“捧读”,因为以前读木心是在网上,如今第一次捧着他的书。另有一层意思是,因了陈丹青、陈村、何立伟等人对木心的热情追捧,颇引起一些读者的反弹;我也感到他们(尤其陈丹青)有的话过头了,然而,我还是愿意捧一捧的。我同意陈丹青20年前就说的,木心真是一个“异数”;也赞成何立伟在给陈村信中说的:木心“道行极深”,“开过极大的眼界”;“文字却是极精到,极讲究,亦极典雅”;“文章有身世感,有贵族气,而书卷味又极足。且洋得极土,又土得极洋”。――这样一位人物,值得我们一如他在《竹秀》中面对“挺修、茂密、青翠、蔽山成林”的莫干山:“望而动衷。”

去年春天,一个忘了为什么而郁闷的周末,我读网上转载的木心《?语》、《风言》、《俳句》(都是我喜爱的“片语”),一口气读完三篇,“真是把西班牙的整个春天喝下去了”,得了最好的开解。当时我引用他的话来作为跟帖,那也正是我对他的倾倒的恰当说明:

“蓝绣球花之蓝,蓝得我对它呆吸了半支烟”,木心之蓝,蓝得我忍着感冒嗓子发炎的风险,在这些蓝色文字的边沿呆吸着烟,“小规模地回肠荡气”。

《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22.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