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天国使者与帝国子民

2006-03-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石衡潭 我有话说

《去东方,收获灵魂――中华帝国的福音之路》,周宁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基督教传华史的研究近年来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徐宗泽的《中国

天主教传教史概论》、顾卫民的《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等,都各臻其妙,但这些著作都是严肃学术著作,而《去东方,收获灵魂――中华帝国的福音之路》则是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

这本书将传教士来华的三次浪潮叙述得清楚且趣味盎然。如作者如此激昂来描绘阿罗本传景教入中国时的唐朝及其都城长安:“唐朝是一个世界帝国,血统上胡汉混血,文化上梵华合一。国都长安是世界中心,一个开放的生机勃勃的、高度城市化与审美化的世界中心。阿罗本在一个最恰当的时代将景教带到一个最恰当的地方,从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下诏景教‘宜行天下’到会昌五年(845年)武宗灭佛,二百年间,景教在中国享有了一段黄金时代。”(第11页)作者对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作了打捞钩沉。如讲到大唐王朝要稳定西域、利用番将,这才给了景教进入中土的机会,而确实有不少景教徒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作者还给景教大秦寺的存在提供了宋代苏轼和金朝杨云翼的诗文凭证。这都见出作者取材之广,考证之精。作者在书中发表了一些感言,表现了识见与才情。

应该说,作者对三次浪潮中传教士所采取的传教手段有很好的认识。在第一次浪潮中,景教在中国大唐谋求生存的策略是比附佛理。在第二次浪潮中来中国的主要是圣方济各会修士,他们走的是上层路线,试图通过对蒙古大汗的说服来使整个帝国皈依,由于他们所得到的信息不同,由于他们所遇到的每个统治者的性情各异,他们就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升腾与跌落。耶稣会会士在中国掀起了传教的第三次浪潮走的同样是上层路线,所采取的是文化适应的策略。实际上,他们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在这次传教浪潮中,科学给传教士们帮了大忙。法国外方传教会传教士洪约翰在写给教友的一封信中说:“我们在来中国之前所学得的科学技能,现在非常有用。因为这些科学技能就是康熙帝准许天主教公开传教的主因。”(第124页)

作者对东西方互相误解的揭示比较到位,不过,他却没有给这场误会以最终的解释与评判,也没有给出消除误会的方法。在对史实材料的处理上,该书有的地方还可以更精细一点。本书着重写了传教事迹与过程,但对传教士的著作与思想很少讨论,甚至都没有提到利玛窦的《天主实义》,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如果大家想要对天主教传华进程有一些大致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想要知道传教士所遇到的困难所经历的艰辛,这本书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