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巴格达女博客角逐英国书奖

2006-03-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康慨 我有话说

河弯女士的网络日志:“巴格达在燃烧”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巴格达一女青年在美英等国占领伊拉克期间,以匿名所写的网

络日志(现通称“博客”),3月27日入选了本年度英国萨缪尔・约翰逊非小说图书奖的初选名单。

这是网络日志首次进入主流图书奖的候选行列。

这份日志的作者以“河弯”(Riverbend)为笔名,目前公众尚不知其真实身份。她在网上以如下文字开篇:“我是女性,伊拉克人,24岁。我活过了战争。这些便是诸位需要知道的一切。”

她上过大学,2003年3月伊战爆发前,做着电脑程序员,战乱令她失去工作。她遂上网用英文写日志,记录被占领状态下的巴格达日常生活,以及她本人的点滴感受。

她很快在网上赢得世界各地的众多读者。第一年的日志于去年集录成书,名《巴格达在燃烧》(Baghdad Burning,亦其博客名称)。《卫报》透露,在英国出版此书的马里昂・博雅斯(Marion Boyars)出版社知道河弯女士的具体情况,但尊重她本人意愿,目前不会对外公布。河弯女士的博客

riverbendblog.blogspot.com便是河弯女士的博客,本报记者3月28日在此看到,她的网上写作仍在继续,最新一篇标注的日期为今年3月18日,临近伊战爆发三周年(上附截屏图)。

“自从那场标志着伊拉克独立之终结的战争开始,已经三年了。此乃占领与血腥的三年。”

随后的字里行间,多少可以窥见一丁点儿女性的触觉。“春天本该代表着复活与重生。”她写道,“但对伊拉克人而言,春天总是标志着对痛苦记忆的重新体验,以及对未来劫难的小心提防。”

这一天的日志沉重而失落,满目皆是对国之不国的叹息,对家庭离散的伤感,对教派冲突的无奈。唉,可怜的、被国难所重压的伊拉克女青年啊!

3月6日那一天,她写了如火如荼的奥斯卡颁奖礼――她正等着看电视直播,尽管直播之举在当地备受攻击。随后,她话锋一转,说伊拉克也需要一个颁奖礼,就叫“巴格达在燃烧之奥斯卡特别节目”好了,颁给那些政治人物――贾法里、塔拉巴尼、阿拉维,他们统统都是娱乐人民的超级明星,不逊于好莱坞那些大腕们。不过“奥斯卡”与阿拉伯语的“喝醉了”(Iskar)一词谐音,所以为使颁奖免被萨德尔的民兵袭击,最好再改个名吧。

给我的感受,河弯女士的文风,就像一个连载的政治专栏,但更个人化,尤其是更本地化,在任何西方主流媒体中都难以见到,带来完全不同的伊拉克印象(比如,伊拉克竟然也有奥斯卡转播)。中国读者尚且如此,美英人民初读这些文字,又该有怎样强烈的新鲜感呢?《长城》也在入围者之列

本年度约翰逊奖的初选名单,共有19本书入围,英国的中国文学学者和翻译家、剑桥大学中国历史与文学教授蓝诗玲(Julia Lovell――朱丽娅・洛弗尔)的新作也在其中,书名《长城:对抗世界三千年》(The Great Wall:Against the World 1000BC-2000AD),今年2月和3月才分别在英美两国出版。

年轻的蓝女士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国家地理边界和民族自信心的建立与维护,长城均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在中国先进的文明与“蛮夷”之间,划上了一条清晰的界线。但是,来自“大墙”那一面的外部威胁始终存在,并且对中国的性格不断地进行着塑造和破坏。本书所着力探讨的,正是这样一部复杂的历史。

萨缪尔・约翰逊奖由BBC四台主办,堪称英国最著名的非小说类年度书奖。今年该奖的揭晓日期定在6月14日,大奖得主可得奖金3万英镑。

英国小说家乔纳森・科埃(Jonathan Coe)以记述前卫作家BS・约翰逊的传记《类同怒象》(Like a Fiery Elephant),赢得了去年的约翰逊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