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集萃

2006-04-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创建中国哲学学科新范式与新形态

创建崭新的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建立中国哲学丰富多彩的新形态,推进中国哲学学科的新的建设,是哲学界学者们的共识。为此,《学术月刊》2006年第3期组织刊发了一组学者文章,就如何创建中国哲学学科新范

式与新形态展开讨论。陈少明认为,中国哲学要走出困境,必须抛弃以往那种从中国传统的概念范畴寻找西方哲学理论注脚的路子,走用哲学论述中国自身的经验之路;并通过“器”、“惑”两个案例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哲学研究的新途径。彭永捷认为必须深入到汉语世界的传统与现实土壤中来,才有可能产生具有独创性和代表性的汉语哲学作品,创建一种亦哲学亦思想的汉语哲学。在李维武看来,21世纪中国哲学在理论形态上的建构,一方面要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全部积极成果予以继承,另一方面还要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不同与局限予以改造和克服。胡伟希则认为,今后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一是努力继承与发扬中国哲学的固有传统,二是积极开展与西方哲学的对话。周山指出,是否重视个案研究,不仅关系到能否准确理解和评判中国哲学,更在于能否科学建构21世纪中国哲学的新形态,就此而言,21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既需要智慧,也需要情感。

役畜与近代华北乡村社会

王建革《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2期撰文认为,传统社会中的役畜与社会运行甚至社会形态密切相关。对华北役畜的研究不但可以有助于正确地理解华北农业的状况,也可以解决近代华北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探讨近代华北传统农业的稳定性问题涉及小农与役畜的生态关系,人、土地和耕畜在生态关系中各占一个空间,生态学上又称为生态位。人与畜的生态空间可以相互补充,也可以相互排斥。近代华北的畜牧业处于高度的人口压力之下,野生草地浆和作物秸秆饲料愈加减少,役畜的生态空间被压缩。养牛都用基本上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麦秸作饲料。马的饲养和卫生条件都要求较高,养马逐渐被养骡代替。在饲料缺乏的压力下,到20世纪30年代,无论是马还是骡子都变得越来越少,而驴和小牛变得越来越普遍,且有许多家庭没有役畜。在田间作业中,以前靠畜力完成的工作开始大量地被人力完成。役畜的减少并没有使小农经济全面崩溃,小农以更艰苦的生活适应了这种变化。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刑法适用与完善

刘宪权、胡增瑞《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撰文指出,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层出不穷,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机制纳入法制轨道是和谐社会本身应有之意。刑法作为法治社会的最后保障手段,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刑法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是必要和可行的,但在介入过程中除遵循刑法原有原则外,还应特别遵循依法从重从快、惩罚与宽大相结合和充分尊重人权等原则。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机制中完善相关的刑法规定,不仅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还将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