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百年贝克特存入中国的银行

2006-04-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晋悦 我有话说

今年是塞缪尔・贝克特诞辰100周年,世界各地正在忙不迭地举办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中国的艺术家和出版人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向这位伟大的荒诞派剧作家表达敬意。

《贝克特文集》出版

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谢不周说:“巴黎人正在鼓捣《贝克特在卡塞尔》的国际研讨会,他们

把贝克特在德国的细枝末节拿出来磨粉切碎――已经在吃利息了,我们却还没有把贝克特存入银行。”

在国内,除了《等待戈多》,大部分人甚至包括一些专业的文学研究者,都很难说出贝克特的作品。而在翻译界,译介的贝氏作品,不仅数量少,而且都散逸在零星的文学读物上。

为了弥补贝克特作品在国内的缺失,湖南文艺出版社将在4月12日首次推出贝克特作品五卷本――《贝克特文集》,也是“午夜文丛”系列的最新大手笔。除了《等待戈多》等为国人熟知的作品外,按年代收录了贝克特定居巴黎后的作品,包括小说和戏剧,和大量的实验小说,总计约125万字,由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担任总审校。

选集第一卷收入了20世纪40年代贝克特创作的《世界和裤子》、《镇定剂》等短篇作品,第二卷收入了《莫洛伊》、《马龙之死》、《无法称呼的人》三部长篇作品,《等待戈多》和《默剧两出》被收入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则收录了贝克特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一些作品。

法文贝克特

据该文集的策划人陈侗介绍,文集收录了贝克特定居巴黎后的大部分法文作品。遗憾的是,此次未能收录到贝克特早期英文作品。“至于暂时不能出版英文作品,是因为版权不太好谈。法国原午夜出版社社长罗姆・兰东还在世的时候就曾告诉我,那位英文版权的拥有者不太同意出版社的要求”,由于“午夜文丛”是湖南文艺出版社与法国午夜出版社之间的合作项目,“所以这本集子里目前没有英文作品,但是现在英文诗歌的翻译者海岸先生为英文诗的出版做了很多工作,我相信我们很快会在选集中收录”。

目前该书已经到了出版前的最后阶段,“整体已经全部译完”,负责总审校的余中先正在忙碌于最后的修订和统筹工作。谈到翻译工作他表示,贝克特的语言是很有特点的,他自己认为传统的语言表达形式已经瓦解,不足以表现一个分崩离析的世界,一个分崩离析的世界只能用一种瓦解的语言,或者说,一种新语言符号来描绘。既然现实是难以理解的,表现现实的文学语言应是晦涩的。因此,晦涩成了他作品的命脉。“所以翻译他的作品是有挑战性的,尤其是他在法语作品里经常玩文字游戏,支离破碎的语言随处可见。让人读起来总有那么点前言不搭后语地、?里?唆地,如说梦话般的感觉,所以翻译起来困难。”据他介绍,本书大概有十几个翻译参加了译介工作。

另外,据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谢不周介绍,尽管《等待戈多》、《逐客自叙》、《一个黑夜》等作品已经被译介到国内,但是这些作品在《贝克特文集》中将以重译后的新版本露面。“这也是为了善待那些曾经有过其他少量译本的读者,”陈侗说。

贝克特比罗伯-格里耶更晦涩

陈侗认为,《贝克特文集》的出版一是填补了国内贝克特作品出版的空缺;二是在写作日益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情况下,重申了探索性写作的价值。但是能有多少人能接受,就很难说了。“其实,这本文集我已经酝酿很久了。此前,我曾经私下里出版过一篇克里斯蒂娃论贝克特的文章,坦率地说,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比较我曾策划过的另一套罗伯-格里耶的作品,我很清楚文章在说什么。这只能够说明,罗伯-格里耶更容易理解,而贝克特则是相对晦涩的。”他指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贝克特选集》的出版并不是合时宜的,它和我们今天的所谓网络时代的文学趣味相差甚远。

陈侗认为:“贝克特的作品适合于想看他的作品的人和能看他的作品的人。第一类人什么人都有,是一些沿着现代主义文学走下来,有着相应的文学阅读或实践的书虫式的读者;第二类人可能阅读经验或理论水平稍高一些,还经常发表这方面的言论。”

余中先说,贝克特的作品多表现在荒诞虚无,凄凉残酷的世界上,人生是荒诞短暂、无聊空虚和毫无意义的主题。他擅长抓住小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空虚、窘困的状况。甚至把人物安排进口袋,坛子,垃圾箱中,或用土堆埋起来,来渲染悲剧气氛。“他的作品对我们这样生活在行色匆匆的社会的人来说,恐怕是难以理解的。主人公代表的是那些整天无所事事,为生存而忧的人。就像《等待戈多》里的流浪汉,他们所面临的是吃、穿等这样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等待戈多》最初在巴黎、伦敦上映时曾遭到恶评论,直到1957年却把美国监狱一千多名犯人感动得潸然泪下纷纷表示希望早日出狱,得到自由。”所以,也许只有那些曾经生活在社会底层,有过潦倒生活经验,为如何活下去而挣扎过的读者,才能在作品中找到共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