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授为农讲课好

2006-04-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山西省屯留县 周慧虹 我有话说

讲台上,授课者深入浅出;讲台下,听讲者聚精会神――最近笔者看到一幅新闻图片,反映的是春耕期间,中国农业大学王兴仁教授为黑龙江省尚志市400多位农民讲课的情景。王兴仁教授针对当地的作物种植状况,以及如何施好肥进行深入地讲解,切实解决农民施肥、购肥的困惑,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

学者走

出书斋,步入农民群体当中,可堪称道。它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得农民有机会接触到更为权威的知识,也为学者调查了解实际情况,从而增强自身学术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创造了便利。

纵观以往,也有学者走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农民,但终属凤毛麟角。各地即便组织科技、文化下乡活动,也多是由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肩负为农服务职责。虽然说,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无可挑剔,但毕竟,与专家学者相较,他们在实际操作技能上常常游刃有余,而在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上则未免略显逊色。

尽管总体来讲,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还不够高,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中就没有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向农村的渗透,不少农民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一些农民,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不仅渴望接触到更新鲜、深入的知识,而且,具有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的潜质。在农村开展科技、文化的辅导、普及工作,有必要转变旧观念,改变旧模式,对既有农民群体予以细分,因人施教,实现“优(优秀的科技、文化推广者)――优(具有优秀潜质的农民)”对接,积极培养农民中的“精英分子”,以其带动更多农民发家致富,使先进的科技、文化“种”在农村,枝繁叶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专家学者经常深入农民中间,为其授课,帮其答疑解惑,是知识分子顾全大局、为国分忧,促使科学文化知识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当然,众所周知,专家学者的工作都很忙,他们的主业在于潜心钻研学问、精心培育桃李。但只要其有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自觉意识,皆愿意于百忙之中抽出一点点时间,小溪就能汇聚成江海,音符即能组合为交响,建设好新农村也相应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