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伊莎贝拉》:同是天涯畸零人

2006-04-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西丁 我有话说

非常奇怪彭浩翔选择了《伊莎贝拉》这么煽情的故事,这么忧郁的一个素材。我们熟悉的那个黑色幽默的、恶毒搞笑的彭浩翔,一个华丽转身,就直接走进人的内心,玩起了王家卫式的都市情感游戏。

我看电影

喜欢揣测创作者的意图。片名是剧中女主角去世的母亲的名字,也因此成了母亲留给女儿作伴的小狗的名字,影片似乎在刻画亲情,孤独少女对亡母的依念,对父亲的畸恋,不过味道有点怪怪的,几乎突破了伦理底线,让人对其合理性发生怀疑。电影允许虚构,文艺片允许前卫,也可以容忍吧。也许“被抛弃感”才是本片的主题,梁洛施被人从家里赶出来,爱狗被人丢弃,杜汶泽被同伙抛弃……被弃的孤独与同病相怜才是压倒一切的感情。音乐成为非角色主角,从始至终在表达、在倾述、在左右着这样一种忧郁的主题。

看完影片第一个感觉是:到处都有王家卫的影子,从片头字幕到音乐,从台词到场景,都酷似。就说场景,影片当中不时插进的澳门回归倒计时的描述,让人想起金城武的凤梨罐头;梁洛施装模作样耍弄心眼赶走杜汶泽的风尘女友,让人想起刘嘉玲在《阿飞正传》里死缠张国荣的模样。这种联想是不由自主的。灰暗的场景、凌乱的光影,舒缓忧伤的音乐,若即若离的人物关系,让人恍惚在看《花样年华》。

彭浩翔的强项是编剧,属于那种跟观众斗智斗勇的电影创作者,所以我永远不担心他没有创意,担心的是他别想法太多。《伊莎贝拉》的故事并不复杂,背景环境却放在了澳门――不知是不是为了迁就女主角梁洛施,她是在澳门长大的。一个少女和一个中年男人的故事,一场混乱的父女感情,映衬在澳门回归前的大背景下,描画着暧昧的血缘亲情、畸形的恋父情、无所依归的孤独与空虚、前途险恶的矛盾与焦虑……没有剧烈的戏剧冲突,人物关系构成了全部的故事内容,但展开则是一步三回头的,不断地闪回,左右着故事的走向。说不上喜不喜欢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只能说它看起来很有内涵,手法非常沉稳。能把功夫全部用在刻画人物内心上的导演都非同小可。

梁洛施是影片最大的亮点,脱胎换骨这个词,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梁16岁出道,仅仅是外型出众被人评说而已,之前在几部片子中只演过几个小配角,基本上就是个花瓶,而在这部片子里,作为主角的她开始发射出明星的魅力,表演层次明显丰富了很多。在片中她笑、哭、疯、逗……表情丰富到位,感染力渗出银幕之外。影片的缺陷在于,对于人物的行为动机交待欠缺,一个未成年少女,为何涉足色情夜吧?又何以对一个陌生的父亲发生感情,并且如此胆大妄为?如果说她的形象不足以令人信服的话,我以为那是剧情设计的缺陷,非表演之过。一个好的导演就是能把一个演员内在的东西挖掘出来,即使从发掘新演员的角度来说,彭也堪称成功。影片从头到尾就是杜汶泽和梁洛施的对手戏,老戏骨黄秋生和小生余文乐等是“煲汤”的配料。杜汶泽的表演很用心,相比他以前的角色分量当然今非昔比,但也说不上多么出色,毕竟我们还是能看到“傻强”的影子。

对导演彭浩翔来说,这部影片是他从娱乐片导演转向文艺片导演的标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