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讨生活"到"好生活"

2006-04-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吴淡如 我有话说
兴趣像一只鸟,习惯让自己的“兴趣”随时出来透透气的人,才能长保这只鸟飞翔的能力。

“我对这样的工作根本没有兴趣,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位社会新鲜人如此描述他的工作,“这样活下去,我觉得有点生不如死,怎么办呢?”

“我知道这个工作

还算轻松,可是与我的兴趣不合。”有一位当公务员当了十年的朋友跟我如此抱怨,“这就是所谓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吧。”

“怎么样可以找到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呢?”在健身房的蒸汽室里,有一位年轻女孩这么问我……

“你的兴趣在哪里?”而我所得到的答案竟是:“我――不知道。”

这不令我吃惊,因为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还得努力挖掘。我还曾听过有人幽默地回答:“我的兴趣就是吃饭和睡觉。”

如果不知道自己兴趣何在,又怎能找到有兴趣的工作?因此而矛盾困惑的人,总是对自己的现况感到很压抑,能顺利解决这种矛盾的人不多,有不少人还打算在“领到退休金”之后,才做自己有兴趣的事,寄望在几十年后让这样的挣扎“迎刃而解”。

最高招的工作人

我想没有人会否认,即使你在公家机关工作,这也是一个你无法笃定将来一定能领到退休金的年代;即使领到退休金,失去的青春时光,恐怕也不是那一笔钱所能弥补。

还有,就算你退休了,也垂垂老矣,大概没办法有太好的身体可以做你要做的事。兴趣像一只鸟,一个不习惯让自己的“兴趣”随时出来透透气的人,在年华老去时,不是无力打开鸟笼让这只鸟出来自在飞翔,不然,就是打开了门,这只鸟多半已经失去飞翔的能力,早已奄奄一息。

能够在退休之后真正让兴趣“多年媳妇熬成婆”的人,当然也有,不过,多半是那些身在职场时,就能够让兴趣这只鸟儿不时出来放风飞翔的人。也许工作忙碌,也许时间不足,不能让它飞得畅快淋漓,但它可没有失去飞翔的能力。

在工作时不忘兴趣是优质生活家。让工作也成为自己的兴趣,是最高招的工作人。

传统上,“工作”之于上班族和“读书”之于升学主义制度下的学生,都是苦差事,习惯上我们对它的定义往往过于无趣,把它定位在“压迫者”的角色,感觉自己被剥削,好像得脱离它才能让我们松一口气。

为了生活而工作的人,占了绝大多数。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爱”自己的工作,可是总得要有兴趣。有了兴趣,才可能有进步。

工作和兴趣是两兄弟

如果你的工作不是你所爱,你可以创造出兴趣来。

你可以有自己的游戏公式,使工作从“讨生活”进阶到“好生活”。

就以在台北市满街跑的计程车司机来说吧。随着失业率越来越高,很多人加入一些技术门槛的行业,计程车就是其中之一,但也使得原本的计程车生意变少了。

只要你开口问,最近生意好不好做?绝大多数的司机,都会有一肚子的苦水和牢骚要说。

但我也有一位很不一样的女性司机朋友。她生性乐观,性格开朗,完全乐在工作。“有的客人上了车会问我:一个女人出来开车,一定是因为家里过不去吧,是不是负担很重?我都笑笑没说话,什么时代了,怎么还有这种成见呢?其实,我是一个很喜欢交朋友,也喜欢出来‘趴趴走’的人,孩子都大了,不需要我口罗嗦,开计程车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工作。”

她开了15年车,很会在工作中加入娱乐,客人要到阳明山,她就会顺道赏个花、吃个野菜才下山,客人到乌来洗温泉,她也会顺道洗个温泉,绕到市场旁,只要有车位,她就顺道逛个街,到家门口附近,累了就回家睡个午觉,每天笑口常开,觉得去哪里都是赚到,心里想的是:“都有人付钱请我去玩哩。”

也许你会认为她开车开得“不太认真”,但事实上,由于她专业、人缘好,熟客不少,再加上她从不鲁莽抢道,当选了优良司机,很多乘客常冲着贴在车玻璃上的“优”字搭她的车,所以她每月的收入,并不少于那些苦哈哈说自己一天开12小时、怨天尤人的男人。尽管难免受到不景气的影响,但她以自己的方式将之降到最低,还是乐在工作。

我们不可能要全世界来迎合我们,也不可能要工作来巴结自己,身在现代社会,能够创造出既能迎合工作,又能巴结自己的方式,就是成功的“创业人”。

对于喜欢自己工作的人而言,工作和兴趣是两兄弟,虽然不可能永远水乳交融,但也总有些默契,一旦同心协力,就锐不可当。

如果工作和兴趣对你来说,称不上是兄弟,至少也是“婆媳关系”,就算感情不好,也最好彼此尊重。可以独立门户,但可不必一谈起对方就咬牙切齿,老死不相往来。

如果能把工作当成你的兴趣,无疑地,你已找到一条从讨生活到好生活的捷径。

(摘自《投资自己》,吴淡如著,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定价:22.8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