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也要同你一样”

2006-04-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刘东平 我有话说

少女时代的宋庆龄

19世纪末的中国,仍笼罩在大清帝国闭锁的封建集权专制之下,而上海,却像一个巨大而新鲜的窗口,接纳着来自异国的大批船队和商货,以及操着洋音、在各个新建教堂间频繁奔走的传教士们,外部世界的气息从海上强劲吹来。

1886年初,一个矮个子、有着土著混血人般黝黑面庞的年轻人宋查理(宋嘉树),从美国回到上海,作为一名牧师开始了他的传教活动。第二年,他便与明代学者徐光启的后裔倪桂贞结亲。倪是一位虔诚于基督教,受过西式教育,擅长数学,爱好钢琴的女子。

22岁的宋嘉树,有着一番颇为传奇的经历。他祖籍海南岛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9岁随哥哥去爪哇,12岁时,跟着堂舅去了美国,先在波士顿丝茶店里当店员,后偷跑到波士顿港口的一艘船上,被船长收留,出海当了水手,并在那里接受了洗礼。船长亲自介绍这个中国小伙子去美国南方的神学院接受教育,度过五年的学习时光,转而回到母国。大洋彼岸的闯荡和西风熏染,重新打造和武装了这个来自中国边地的年轻人,加之他美满婚姻的动力,宋嘉树很快在上海滩大有所为,不仅成了富商,又成为孙中山事业的坚定支持者,还为后来日益显赫的宋氏家族奠定了牢固根基。

结婚不久,宋嘉树升为正式牧师,继而成为上海郊区川沙地区的传教士。宋氏一家就在倪夫人家的祖居地,浦东川沙镇兰芬堂74弄一号的一座清代名宅“内史第”内安顿下来。

1893年1月27日,宋嘉树和倪桂贞的第二个女儿宋庆龄在“内史第”出世了。

“内史第”原本是一座三进院落的清代江南名宅。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之精美在上海附近并不多见。原为清咸丰九年名人沈树镛所建,其官至内阁中书,故得名“内史第”。同时因沈是一位金石学家和大收藏家,“内史第”藏有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俞平伯之父曾感叹“内史第”“文物古迹,富甲东南”。这里也曾是现代名人黄炎培的故居。

就在宋庆龄出生的这一年,刚从香港医学院毕业的青年孙中山,踌躇满志,正在广州和澳门行医开药行,由于他医术高明,很快赢得了声誉和不错的收入。但一心向往“疗治人心,疗救中国”的孙中山,一直在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而此前约一年的1892年,宋嘉树在广州创设基督教青年会时,经由孙中山的革命同事陆皓东介绍结识了孙中山。宋为孙中山描绘的革命远景所启发,决定倾全力帮助孙中山的革命。

此后他成了孙亲密的同道与合作者。孙多次到上海与宋嘉树商议革命之事,成了宋家的常客和挂在宋嘉树嘴边的英雄。孙中山是在1894年到宋家时,见到一岁多的宋庆龄的。父亲以其见识和金钱为孙的事业做出了极大的投入,无形中也为女儿搭建了一座日后通向孙宋婚姻的精神桥梁。

宋庆龄的孩童时代是幸运的,在许多中国女童饱受裹脚之苦时,她却拥有一个十分超前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有一位精明能干、思想开明的父亲,和一位知书达理、温柔贤淑的母亲。在子女教育上,宋嘉树以“不计毁誉,敢于占先”为箴言,让他的六个子女,不分男女,都完成了美国的高等教育,大姐蔼龄当属中国最早的留美女生。

宗教、田园、钢琴、英语和民主精神,使这个家庭既有基督徒严格的生活秩序,又有和谐、欢乐和诗情画意的气氛。

三姐妹中,庆龄和蔼龄、美龄一样天资聪颖,却不像她的姐妹那样大胆泼辣、锋芒毕露,她生性稳重、腼腆,和兄弟姐妹在一起时,她总是最文静的一个,从小就表现出了她的与众不同。

庆龄虽生性文静腼腆,但在戏剧舞台上,却显露出表演才艺。一次,她在一个剧中扮演了一位公主,后来成为皇后。她的演技博得在场教师和家长们的赞扬。演出后,宋嘉树的一个朋友登上舞台喊:“啊哈,这么一来,宋先生就是皇后的父亲,国王的岳父!”当年的一个笑话,想不到后来同宋庆龄嫁给大总统孙中山,成为一个有趣的巧合。

还是小女孩的宋庆龄,有一次在家中听孙中山对父亲说:“中国非革命不可,我们要推翻现在的这个君主政体,建立一个共和的政府。我要为这个目的而生,为这个目的而死。”她在旁边不觉轻轻应了一声:“我也要同你一样。”

这插话让孙中山和宋嘉树感到惊奇。其实宋嘉树早就感到,庆龄和她的姐姐妹妹不太一样,她对周围的事情过于机敏。父辈们的言谈行动,多少影响了她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孙中山,由于他始终是宋家谈论中的英雄,这就使他的为人和精神品性在庆龄心中留下了至深印象。

父亲是庆龄思想启蒙的第一任老师,没想到的是,孙中山对宋嘉树的深刻影响,也从小深深埋进了宋庆龄的心里,待日后才开出了灿烂之花。

(摘自《宋庆龄图传》,刘东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定价:32.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