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期刊不该遗忘农村

2006-04-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山西省屯留县 周慧虹 我有话说

最近,由新闻出版总署、北京市人民政府、国际期刊联盟等单位联合召开的36届世界期刊大会筹备会议上,国际期刊联盟主席库姆菲尔德谈到,中国期刊的发行渠道主要集中在城市,几乎忽视了农村市场。他认为“现在是思考开发农村市场的时候了”。

虽然说,我国期刊种类不少(根据最新的《中国出版产业发展报告》

,2004年出版期刊已达9490种,同比增长4.58%),并且,近年来,期刊界在提高办刊质量、改变经营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然的确,农村仍为期刊出版、发行的“薄弱区”。针对目前城市和农村出版物市场发展不够平衡的症结,从2004年开始,国家便着手采取切实措施,扶持“三农”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工作,且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遗憾的是,此成效主要还只是体现在了书籍方面。期刊与报纸、书籍相比,有其独特的阅读优势。这种优势,正是对报纸、书籍功能性欠缺的一种补足。报纸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传播速度较快,但往往囿于篇幅,其所刊载内容只能是“蜻蜓点水”,在对某一专题所发掘的厚度上未免令人有不解渴之感;书籍倒是阐释广博,可就是时效性差,尤其处于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有些书籍中的内容,面世之日即已成“明日黄花”。介于报纸与书籍之间的期刊,其优势在于,它兼具了报纸的“快”与书籍的“厚”。无论从时效性、经济性还是阅读、保存的便捷性上看,较为切合农村阅读实情。

我国期刊对于广大农村的遗忘,不只体现于发行渠道一个方面。相关部门缺乏对农村市场的关注与细分,从而使得针对“三农”,与农民的阅读口味与水平相适应的期刊种类有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书摊上众多花花绿绿的休闲时尚类杂志,内容毕竟与大多数农民的生活相去甚远,给他们的农业生产帮不上多大忙,未必能提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解决好期刊进军农村市场问题,要“活血化瘀”,畅通发行渠道,同时更重要的,还须“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时下,建设新农村,发展新文化,培育新农民,是我国推进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期刊业关注农村,服务农民,正当其时。若运作得当,未尝不是一件利人又利己之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