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武强年画的一部大书

2006-04-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冯骥才 我有话说

《中国武强年画艺术》 薄松年著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文武财神献宝(贡笺) 水印套色

青云下书 水印套色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重要特征是产地化。这些遍布九州的年画产地,往往是几个乃至几十个村庄彼此相连在一起的,而且都是人人能点染,户户善丹青,产量之大,无可估量。既供给远近它乡的需求,也满足了本乡本土人们岁时心灵的企望。于是,每个产地的年画,自然都带着那一方水土的气质,那一方人的思维方式、个性、审美,以及集体无意识。

比方,苏州的桃花坞年画,天生富于吴越文化的柔和与细密;河南的朱仙镇年画,自有中原大地的深厚与大气;而四川绵竹年画那些腆胸叠肚的门神,好似个个都是从川剧舞台上走到画面上来的。至于杨柳青、杨家埠、武强等产地,皆属北方,同样的浑朴雄强,浓墨重彩,但是,由于各自地域文化的不同,其年画的风格相互迥异殊别,一望便知。畿近京都的杨柳青,分明一派富丽与典雅。杨家埠洋溢着齐鲁文化的阳刚之气,武强辄是极尽了燕赵大地的炽烈与遒劲。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民间艺术能够像年画这样清晰又夺目地显现着一个个地域各不相同的文化风貌与文化精神。然而,面对着如此巨大的文化遗产与财富,我们一直没有对它进行全面地普查和系统地整理,更没有出版过一套全集式的图书,我们对它的印象只是斑斓而又零散。甚至大部分产地,只有薄薄一本介绍性的图集,往往在内容上漏洞百出,在知识的准确性上极不可靠,更何况有的产地连这样浅陋的图集也没有。

如今,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日渐萎缩的年画已入濒危。活态的作坊没了,艺人老了,甚至故去,技艺的传承发生中断,一些产地的年画已经被当地的人们遗忘。我们应该尽快做些什么?

薄松年先生的《中国武强年画艺术》是迄今最具学术价值的武强年画的专集,也是最全面和最完整地表述武强年画艺术的图册。

一是从史学的角度,通过严格的史料考证,基本确定了武强年画起源的时间。源起的时间有了,武强的年画史便有了确切的年龄。这在武强年画的研究上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二是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和论证出与武强年画密切相关的三个文化血缘,即京都文化、杨柳青、山西雕版。从而深层地认定了武强年画内在的文化结构。

三是经过细致的学术梳理,将庞博驳杂的年画内容分为十二门类。因之使武强年画在整体上更加清晰有序,面目也更加分明。

四是收录到本集的图版三百余幅中,不少是首次公诸于世的珍罕作品,并且都是薄松年先生搜集与鉴定的成果。

五是从武强年画的历史渊源与流变、艺术特色、民俗内涵、体裁与题材的种类,到制作方法、工具材料以及重要的传人,作者做了全面地归纳和系统地研究与整理。这是以前没有人做过的。因此称得上,这是武强年画的一部大书。

我国年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薄松年先生是第一批年画专家中杰出的一位。这批专家人数不多,但几十年来一直坚守在民间。从田野调查到案头研究,一丝不苟。在那个民间文化被视为草莽文化而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时代,他们甘于寂寞,不辞劳苦,潜心治学,一点点构建起中国的民间美术学。他们对民间文化有着深挚又真切的情怀,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民间文化的绿地几乎要被流行文化的洪水淹没之时,自然就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注入他们治学的动力中。

薄松年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学术兴趣与研究范畴远不止于民间年画。但对于年画研究来说,他那些历史学、文化史、美术史、戏曲艺术等广泛的修养便成为一种坚实可靠的学术背景。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文化含量最深广的一种。解读年画是研究者最艰难的一关,但薄松年常常表现得游刃自如,无所不通。同时,他一向治学的严谨与执著,使他的成果确凿可信。这一切,都充分体现在这部武强年画图集之中了。

武强是我国最重要的年画产地之一。武强年画历史规模之庞大,历代作品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地域特色之鲜明,都居于我国年画之第一流。

武强一定会感谢薄松年先生为它们付出的辛劳,而薄松年先生一定更会感谢武强年画给了他一生的灵感与动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