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死之尊严

2006-04-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蔺燕梅 我有话说

“To be or Not to be”是哈姆・莱特的生命课题,对于一直卧病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雷蒙・桑姆佩德罗(Ramon Sampedro)而言,活着还是死去,早已不再似密密匝匝绞缠着的茧丝那样难以剥离。死亡,是他明

确且惟一的选择――“以我现在的身体状况,活着便是一种耻辱。”

1998年1月,雷蒙由未能证实身份的人士协助服毒自杀。西班牙警方随即以协助自杀的罪名逮捕了雷蒙22岁的女友,但之后的一星期,他居住的小镇几乎所有的居民陆续“自首”,承认协助他自杀。

26岁时,雷蒙因一次海边跳水意外导致颈部以下全身瘫痪,只能依靠家人的照料延续生命。1993年,雷蒙展开诉讼,要求西班牙政府准许他实施“安乐死”,但最终未能如愿。1996年,雷蒙出版了名为《Letters From Hell》(地狱来信)一书,诉说了自己躺在床上28年又4个月的经历和感受。

2004年,雷蒙的经历和感受再度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因着西班牙导演桑德罗・阿曼巴执导、时年35岁的贾维尔・巴登主演的影片《深海长眠》。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深海长眠》却道:“未知死,安知生”。死亡之于雷蒙与自由之于安迪(《肖申克的救赎》中含冤入狱的男主角)异曲同工,只不过,雷蒙对死亡的追求更显崎岖坎坷。我们都不是那走在通向死亡之路上的人,永远不会真正懂得并理解他们的选择。一如雷蒙沉默寡言的哥哥,再怎么极力反对弟弟选择死亡,也会突然爆发宣泄,因为他不再能给予。白天,所有的关爱似乎都变成了嫌弃的一部分,这无意施舍的爱让雷蒙觉得尊严尽失。夜晚,黑暗中的他已走了几万光年,洞彻存在和消亡。

即使我们经历着与雷蒙相似的情形,也依然无法感同身受。因为,我们是彼此千差万别的个体。一如影片中愿意帮助雷蒙诉讼的那个身患家族性疾病,会在慢慢失明与失忆中死去的女律师胡莉娅。疾病发作入院后的异常绝望,从拐杖到轮椅,于生命无法掌控的失落感将胡莉娅与雷蒙的心越拉越近,可是,那看似咫尺的心,终也天涯。

雷蒙收到尤有墨香的书的时候,胡莉娅却没有来。一直清醒地坚持着自己信念的雷蒙始终认为:生命,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并且也一直强调,这是他个人的选择,而不代表其他人。即便这样,他的观念也挑战着社会、家庭、宗教对生命的传统认知,以至于同样高位截瘫的牧师在电视上说,雷蒙一心寻死是因为在他的生活中缺少爱;以至于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罗莎因雷蒙找到活下去的勇气,而一相情愿地要帮助雷蒙也活下去。

雷蒙始终坚持着:最爱他的人应该是帮他去死的人。这样的坚持,源于对生的了解和对死的接纳。生活中的雷蒙,并不缺少爱,嫂子近30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他;侄子为了他的书稿顺利出版而担当起打字员;朋友也常来看望他。生活中的雷蒙,甚至比常人更热爱生命。侄子急着看已经开始的足球比赛,他却开玩笑说“要给出一个能接受的理由”;去高等法院的路途上,看见热恋的年轻人奔跑在草地上,看见路边交媾的黄狗,看见山坡上三叶发电风车,嘴角浮起的是层层的笑,我能感觉到他心如车轮轻盈地舞转。

一年间两次看这部影片,那难以释怀的心绪,并不来自死亡的阴翳、忧悒,反倒是影片于细微处表现着的雷蒙在死亡的历程中成熟、豁达、坚韧、渴望爱恋、有尊严死去的美丽与死亡本身的对抗。影片中,雷蒙遥望夏风微醺的窗外,起身下地,搬开病床,飞身而出的那十来分钟,最令人哀恸。镜头在空中随着雷蒙的呼吸声起伏俯瞰掠过地面,扑面的凉风、树林上湿润的空气浸润着身体。越过田野、丘陵、平原、森林,直望那片渴望中的大海,雷蒙变成了年轻时的自己,与心仪的女子胡莉娅相遇、亲昵。

只是,这种种情境,皆为想象。在他,生命未尽,死亡已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