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距离产生美”

2006-04-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忠东 我有话说

柴可夫斯基

年轻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贫困潦倒,有时连最起码的生活费也筹措不到。有一次,他的一首名为《暴风雨》的钢琴曲引起了一位贵妇人的浓厚兴趣。这位音乐爱好者名叫娜

蒂契达,被人们称之为梅克夫人,是一个巨富的遗孀,身边有一群儿女。

梅克夫人颇感庆幸,钢琴曲《暴风雨》使自己得以幸福地“邂逅”了一个伟大高尚的灵魂。从此,她备加珍惜,精心地维护着用音乐之“桥”连结起来的纯洁友谊。

以无比慈悲的心肠,凭借绝顶的聪明机智,梅克夫人赢得了柴可夫斯基的完全信任。在这位高傲而敏感的音乐家最孤独、最失意的时候,她不但使他乐于接受自己的经济援助,而且在心灵上给他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从而促成其在音乐创作上卓有建树,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的顶峰。柴可夫斯基为梅克夫人所作的《第四交响曲》和《悲怆交响曲》享誉世界,成为流芳百世的名曲。

梅克夫人和柴可夫斯基互相通信,尽诉衷肠,表达爱慕之情。最难能可贵的是,两人郑重约定:永不见面。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各一方,恰恰相反两人的居住地只隔着一片草地。在这对恋人看来,心中那种朦胧的美和深情的爱是弥足珍贵的。他们害怕,一旦见了面,某种物质的东西将会取而代之,使其化为乌有。

尽管如此,有一天,梅克夫人和柴可夫斯基还是在大街上“不小心”地“相遇”了。当他们乘坐各自的马车“擦肩”而过时,彼此的目光相互深情地凝视了好几秒钟。柴可夫斯基彬彬有礼地起身,默默无语地点头示意。随后,梅克夫人也欠身,一言不发地挥手致谢。随后,两人便命令各自的马车赶路了。

这对恋人的深情厚谊,尽在不言中。正如柴可夫斯基在给梅克夫人写的一封信中所说过的那样――“夫人,尽管我们没有生活在一起,然而我爱您胜过世上的其他任何一个人,我珍惜您胜过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珍宝”。

13年来,他们就是这样用真爱,积极地将对方珍藏在心里,并从中享受到一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幸福。

有一次,梅克夫人要到外国去旅行。她盛情地邀请柴可夫斯基,在自己外出期间住到她的家中。希望他像生活在自己的屋子里一样,翻阅她书房的书籍,欣赏收藏的名画……梅克夫人此举真可谓煞费苦心,为的是等到自己旅行结束回来后,能够在家里嗅到情人留下的淡淡气息,感受到他的存在。

在4700多个日夜里,这对恋人就是这样用纯洁的情感,去“培植”爱情的参天大树;用神圣的爱意,去“浇灌”幸福的美丽花朵。

一年夏天,在旅游胜地佛罗伦萨度假的梅克夫人写信给柴可夫斯基,请他到这个风景秀丽的城市来做客。可是她却把恋人安排在离自己的住所几英里外的一处农舍居住。虽然近在咫尺,但两人还是以通信联系,倾诉爱情。

每天,当柴可夫斯基去镇上寄信时,都要从梅克夫人居住的地方经过,有时甚至还能清晰地听见心上人那迷人的欢声笑语。然而,音乐家始终没有踏入恋人的房舍一步,让自己走到她的身边。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用在梅克夫人和柴可夫斯基的身上,是再也恰当不过的了。这对恋人的两颗心贴得那么近,然而一个神圣的理由使他们没有选择重合,那就是道德。的确,如果把爱情摆在和理性等距离的位置上时,那么它就会升华为崇高的品质,体现出完美的人性,演绎出一个永久的故事,生成出一段催人泪下的佳话。

用心去爱吧!有分寸地把握好距离,那么幸福之神就会悄然而至,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辉煌壮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