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棕榈滩池塘里的“救生员”

2006-05-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郭梅 我有话说

詹姆斯・帕特森

不顾眼睛酸涩,我一目十行地看完《救生员》,合上书页,再次端详封面上那行醒目的红底白字:“詹姆斯・帕特森PK丹・布朗”,不由莞尔――是啊,詹姆斯・帕特森和丹・布朗,作为当今国际惊悚推理小说界的两位天王级巨腕,端的是棋逢对手。在网上搜索,他俩的大名往往并肩颉颃,互相辉映,让读者很容易循詹而访丹,或由丹而迷詹。于是,在去年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将中国书市好好闹腾了一番之后,今年轮到詹姆斯・帕特森闪亮登场了。

悬疑惊悚推理小说的拥趸们其实对詹姆斯・帕特森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作为亚马逊网络书店“十周年最畅销书作家”,他的名字和书一次次亮相于各大畅销书排行榜。自从26岁那年以第一本小说《托马斯玻利曼的数字》一举成名后,20多年来詹姆斯・帕特森创作了近40部作品,其作品累计销售已超过8000万册,并被翻译成近40种文字。其“女子谋杀案俱乐部”系列的前三部《1号死亡》等的中译本面世后,已在读者中引发了相当的关注。而浙江文艺出版社新近隆重推出的四部詹姆斯・帕特森的新作,则无疑是提供给詹迷们的一道饕餮大餐――除率先亮相的《救生员》外,还有《7月4日》、《玛丽,玛丽》和《第5个骑手》。其中,《玛丽,玛丽》是詹氏最为著名的侦探小说系列“亚历克斯・克劳斯”(Alex Cross)系列的最新小说,久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首位;《7月4日》和《第5个骑手》则是“女子谋杀案俱乐部”系列的最新两部作品。

看《救生员》是极紧张而过瘾的。几乎全是短句――短到可以一、二字一句;几乎全是短章――短到可以一、二页一章。于是,屏住呼吸,急急往下读,不敢也不愿稍有松懈――并不仅仅因为想知道谁是凶手。

作品主人公奈德・凯利是个很普通的男人,在佛罗里达休闲胜地棕榈滩做海滩救生员,他在邂逅和自己身份、地位悬殊的梦中情人苔丝之后,为了抱得美人归,铤而走险参与盗窃名画的行动,但苔丝和他的伙伴接连被杀,奈德作为唯一的幸存者,一夜之间沦落为FBI与幕后职业杀手的双重追猎目标,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故事的开头就是如此,并不出众,甚至有些俗套,但这之后的追捕与反追捕、连环的凶杀、真相背后的真相,尤其是逃犯与追捕他的女特工艾莉之间擦出的情感火花,这一切将作品锻造成一块优质吸铁石,把读者的眼睛牢牢吸附在书页上。无怪乎美国《出版商周刊》对该书作如是评价:“它是休闲读物中的保时捷,如雷鸣般爆发,如闪电般迅捷。最简洁的描写,最流动的语句,最精悍的章节,让你的心跳快得像脱缰的野马。”所以,《救生员》去年在美国一面世即荣登《纽约时报》、《出版商周刊》、《今日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首位,年底被亚马逊网上书店评为“2005年最佳沙滩度假读物”,也便是顺理成章的了――值得强调的是,詹姆斯・帕特森的作品遍地开花,常常可以见到两三部此君同时出版的小说在排行榜上杀得天昏地暗。在美国三大权威图书排行榜上,他的名字四季常青;而且,不像丹・布朗那样总是跟在《达・芬奇密码》、《数字城堡》等有限的几部作品后面,他的作品,数量众多,质量稳定,用惊险、悬疑却又温情脉脉的讲述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享受。在出版商眼里,他简直就像一部数十年如一日未曾停歇的印钞机!如果说丹・布朗的故事以知识性强作为显著商标的话,詹姆斯・帕特森则坚决将读者――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承受力奉为圭臬。他从不玩丹・布朗式的知识轰炸,而是精确地把一个个环环紧扣的故事控制在十余万字的适中篇幅,无论是叙事还是对话都简洁得仿佛亮出了白刃的短柄匕首。

当然,仅仅故事好看是不能让我这样一个以文学为生计的读者心甘情愿为之拍手叫好甚至摇旗呐喊的――《救生员》吸引我的,还有它精致内敛的文学肌理。比如,作者采用了两种叙事言说角度的双重交迭,既有男主人公“我”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叙事,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又有作者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用以观望人物和情节的发展,使读者得以从各个角度深入文本,更具阅读的快感。又比如,《救生员》的书名,是那样的简单,又是那样的恰到好处――这三个字,既是主人公的职业,又概括了主人公自始至终的自卫行动,双关而深邃,简洁而有力,怎一个“妙”字了得!

所以,如果你仅仅把这本小说当成一个悬疑侦探故事来读,就太不够了。作者的笔墨是紧凑谨饬而又游刃有余的,他要求自己在激烈紧张的逃亡氛围中刻画亲情、友情、爱情的可贵,彰显人生的哲理和人性的温情,他做到了――主人公童年时代的记忆被穿插在含冤抱屈奔走天涯的日子里,如回忆几个被屠杀的儿时伙伴的友情,像歌里唱的“一声呼唤,儿时的伙伴,梦里醒来,一切也又回来”。可是在“我”的生命里,伙伴们再也回不来了,成了永远的痛;并非亲叔叔的乔治“像爱亲侄子一样疼我”;“我”与戴夫兄弟情深,戴夫冒险来解围,却因此命丧黄泉,而“我”目睹惨状,“后来所记得的接下去的大概一分钟时间里,我就是呆立在那里,仿佛被大锤猛地抨击了上腹。”……整部作品里的人物关系非常错综复杂,尤其是“我”与父亲的关系刻画得最为贴切到位――父亲是个惯犯,监狱快成他的家了,“我”对他心怀怨怼,但终究割不断父子的血脉亲情,不断强调“有其父,必有其子”。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女主人公艾莉的出场给故事蒙上了一层浪漫神奇的温暖色调。帮助奈德洗脱滔天罪名的,是她;给了奈德梦想中的爱和家的,也是她。但作者并未从男性主义的视角把艾莉的价值局限于陪衬男主人公,或是让男主人公在其牺牲奉献下实现自我价值。艾莉是独立的存在,这位美术硕士兼联邦调查员凭着女性的细腻敏锐,一步步地揭露真相,并在此过程中收获了爱情。故事结穴处,棕榈滩回归平静。两年后,奈德和艾莉幸福的三口之家隐约摇曳,作者欲说还休,读者欲罢不能……

当然,《救生员》可圈可点之处还有不少,比如,译者劳苦功高,译笔不仅忠实于原著短、快、跳跃的风格,还在传递很多读者不甚熟悉的文化背景(比如奢侈品、油画、棒球、当代美国媒体等)时,将注释量减少到最低,尽量做到能让读者在阅读中自然地了解和接受。原作的小错误也没逃过译者的火眼金睛,被“揪”出来放到了注释里。在语言上,则勉力将汉语和英语的魅力相结合,如使用“连篇累牍”、“自鸣得意”等成语,可以说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再创作。而编者亦功不可没,不仅原著里用斜体或加粗表示的着重字段,完全按照原样用楷体和加粗进行表现,保持了作品的原汁原味。我想,不少读者在过把瘾之后,还会把《救生员》好好插到书架上。因为,它是一本值得珍藏的畅销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