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笔墨点评:新时期的山水画家

2006-05-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郎绍君 我有话说

山居(国画)龙瑞2005年

几度夕阳红(国画)

洪惠镇 1990年

太行山・出山(国画)姜宝林 2001年

姜宝林

姜宝林是一位出入传统、追求现代风格的画家。他的“积墨山水”,结构单纯,点画率直,墨色滋润,境界深秀,是一种减少具体描绘、省略叙述性细节、突出整体意象,但仍保留着浑厚华滋的笔墨。他的“白描山水”(或纯粹白描,或白描着色),以构成观念和手段营造画面,以富于粗细、浓淡和枯润变化的笔线组合图像,象征性地点染色彩,逼近了抽象,但仍有弱山水形象和弱笔墨表现。它以平面分割取代纵深表现,以几何形取代自然形,以白描和色彩取代水墨综合画法,但传统山水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皴法缺席了。概言之,积墨山水坚持了笔墨方法,其白描山水的创造是以减弱甚至牺牲笔墨表现为代价的。姜宝林的选择是二元性的,提供了与一般写意山水和“实验水墨”都不相同的经验。这二元性选择需要两种能力的支持,也需要对守与变、求同与求异、极致与折衷的辩证理解与把握。

卓鹤君

卓鹤君长期探索将现代构成与抽象引入山水画,其探索在两级形态上进行,一级形态为“构成山水”――画面作构成性处理,山水形象适当装饰化,笔墨、色彩与山水造型相统一;二级形态为抽象性构成山水――空间趋于平面,山水形象趋于解体,仍有微弱的纵深感,但仍存有山水意象并采取意义确定的标题。作为轮廓的笔线大多消失,与山水形质相关联的皴法也大致隐去,笔墨失去了形的依托,成为更加独立的形式单元和墨迹形态,但还不是完全抽象的符号与墨晕。其特点是:有浓淡干湿和形态变化的墨晕统领画面,内含略似山、水、云雾、树木的笔线勾皴、宿墨渍块和肌理,它们精致而丰富,或由墨晕连缀成气脉贯通的整体意象,或被大块的黑白几何形分割成碎片――前者是感性的,后者已露出观念追求的端倪。但他下一步走向哪里呢?

龙 瑞

龙瑞是李可染的研究生,但他画山水主攻黄宾虹――从宿墨法、积墨法、渍墨法、用色法、用水法、留白法乃至整个作品的风貌,都可以看到黄宾虹居京时期(1937-1947)作品的影子。他把自己以“黄宾虹作为‘母本’”看作是“正本清源”、接续“传统文脉”的选择,并把这种选择的核心问题概括为“笔墨”,即“用丰富深刻的笔墨语言表现山川的灵动和主体生命的格调。”当然,龙瑞的作品仍可看出李可染的影响:有较多的设计性,较多写生状物的因素,笔墨比黄宾虹更平直紧劲,笔墨结构也更近于李可染式静穆的团块化。龙瑞的笔墨也透显出的他气质个性:厚重、苍拙,有一股大壮之气,这与黄宾虹“浑厚华滋”、李可染的浑朴深秀,都很不同。龙瑞通过黄宾虹探索山水画的笔墨之路是极有意义的,他的问题不在山水的意象貌似黄画(这是暂时现象),而在笔墨个性与笔墨质量的进一步强化。

王 镛

王镛是开一代新风的书法、篆刻家,也是一位有相当造诣的山水画家。其画山水如作书,从不设计打稿,只循“笔笔生发”之理,一气呵成。他善以小笔写大字,把笔的锋、肚、根都派上用场。他喜用小笔(包括画大画),让“八面出锋”的裸露笔画而不是混沌的墨晕唱主角。他的书法多取民间传统,融跌宕俊逸与生辣拙野为一;他的山水喜用半生粗纤维纸,渴笔短线,横竖点子,适当皴擦,偶加积墨(笔积而非积染),亦如其书般的生辣跌宕,气象苍茫。王镛的经验再一次表明,以书入画是需要书法功底的,否则很难有高质量的笔线点画。当然,能书未必能画,画家还需要“画”的功夫。王镛以高质量的笔法和笔法运动求得了作品的整体和谐,但画面有时失之于“平”,缺乏笔墨结构的对立与反差。“笔笔生发”使他进入了挥洒自如之境,但过分执著于随机性会弱化理性的必要支持,容易滑向过熟的习惯化。也许他需要适当强化“画”的意识。

洪惠镇

洪惠镇是美术史论家,画家,擅诗文,通音律,而人生多坎坷。他画山水出于一种内在要求,一种超越尘俗、寻求净土的精神渴望。其结构画面,总是拈出一个“淡”字:淡的云山,淡的原野,淡的月色,淡的荷塘柳色,淡的心境画境。这淡的境界又总是简约的,朦胧空旷而孤寂,有时采取近乎对称的构图(如《旧荣》等),坐忘般的静谧画面,流溢出一种思绪如缕、天地悠悠、嗒然解悟的诗意。在形式上,他弱化线描与皴法,突出造型与积染,而宿墨的迟留沉淀效果,也与作品的婉约风格和幽玄境界相一致。画家对南方文人画传统有诸多取鉴,但作品的风貌不乏现代感。洪惠镇的探索表明,传统与现代是紧密相连的,但沟通它们需要能力。笔墨不是孤立的存在,用它来创造现代风格、表现现代人的精神世界,需要相应的技巧,更需要相应精神与文化素养的支持。

陈 平

陈平是一位诗书画印兼精的艺术家。他的早期山水喜欢把所想、所忆和所梦,把陕北窑洞、桂林烟雨、太行山色和江南水乡融为一体,时有流云夜雨或农夫牧童出入其间,弥漫着一种静观自然、亲近乡村的田园诗意。在形式上,有时对画面进行构成性分割,有时在水墨基调上用广告色染画蓝天和红房子,把透明的水墨与不透明的粉色结合起来,用独特的色调反差造成一种现代气息。陈平喜用李可染式的积墨(或积、泼结合)塑造山水形象,但李氏多积染,陈氏多积画――在充分勾皴之后再积墨泼墨,以突显其纵意而多变的用笔。作品多用光:浓重的墨色经常与明亮的留白错落并置,这边如黑云蔽日,那厢似皓月临空。近年的写生,景色繁复,笔墨老辣,大有横涂竖抹、点画纷披之意。陈平早熟,画风稳定近20年,似乎面临着笔墨过熟和风格化的威胁。

许信容

许信容的画有两个背景,其一,他原本是油画家;其二,他“痴迷宋画”。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以宋画为母式、适当吸收西画因素的山水画。其作品,用简约的笔线勾勒树木、桥屋,以色彩和淡墨描绘块面性的山石,并通过多次着色、洗旧的方法,调整色调的冷暖,并使黑白关系能虚实相生。他还用涂淡色再洗去的办法赋予“空白”以微弱色迹。这些,都渗透着他的西画修养,但借鉴得不露痕迹。全景式的构图,精致的描绘、渲染与洗刷,没有光影的块面效果,赋予作品工整、空阔、清幽的特质。对许信容来说,笔墨个性与独立性不是追求的主要目的,主客体的和谐,空间境界的诗意,宋画式的浑穆古意,才是重要的。这样,他疏远了强调笔墨独立性的明清写意画,让笔墨与山水形象更亲密地融为一体,重新突出宋画式的绘画性。许信容以复古为革新、“再造”古典风格的经验,是很有启示性的。

张谷?

约94年前,张谷?一度迷恋西北景观,以细笔作大画,构筑奇雄神秘、具有宗教感的西部幻境。94年后转画江南,风格为之一变。所画九华禅寺,西湖园林或者古歙村居,大都岭岫出云,静无人迹,也没有鸟飞与风动,似乎是对烟雨江南的幽寂凝视。笔法沉实,风格以浑厚为基调,内含清峻。墨色滋润而有枯涩,晴光明灭、苍翠欲滴。概言之,其笔墨可用笔随形运、墨从笔变、笔骨墨韵、相得益彰来概括。张谷?说,他重视笔墨与形象的统一,拒绝将笔墨与形象造境割裂开的“线条游戏”,但他的笔墨又不仅是造型工具,而仍有独立于造型之外的表现性。与他的西部山水之相比,其江南山水突显出笔墨的丰富与精到,但西部作品中那种强烈的精神追求与创造欲望,似乎有所减弱。此外,他与何加林等相互影响,在画法风格上比较接近,相互间有必要拉开更大的距离。

何加林

90年代,何加林以幻想性的构图和淡逸的笔法,画过记忆中的西北山水(他幼时在陕西生活过),境界奇异荒寒,画法多变。后来,他转画江南、太行和巴蜀,多写生和写生性创作。其写生大都对景落墨,大凡有两种类型,一类景色平远而亲切,烟云满纸,一片江南;一类景色高远而雄壮,层峦叠嶂,峰奇境险,气息略与早期的西北山水呼应,两类作品大都笔法细腻,墨色清润。何加林和张谷?、林海钟、丘挺等浙系山水新锐一样,都有临摹研究大量历代名作的根底和较为丰富的创作经验,他们的写生,继承了李可染以来对景写生并在写生中探索新画法的传统,但比前辈画家更少精神束缚,更熟悉山水画的笔墨传统,因而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把师古人、师造化统一起来,把山水形象、山水意境和更讲究的笔墨表现统一起来。这是对山水写生的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在这一突破中,何加林的探索尤值得注意。

(《笔墨经验――当代人物画山水画邀请展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58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