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疆出版资源还是一块处女地

2006-06-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振胜 我有话说

“我曾设想过,假如两岁时没到新疆来,今天的我会是个什么样子。别的样子很难想出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不是生活在新疆,我是绝没有可能写出一批反映西部垦荒者生活的小说的。某种意义说,新疆不但养育了我,还造就了我,让我成了一名作家。”

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主席董立勃这样评价新疆对他的意义

董立勃

董立勃老家在山东,两岁就跟着父母来到了新疆,至今已经在新疆生活了四十八年了。对许多汉族人来说,新疆可能只是第二故乡,但对董立勃来说,他认为新疆实际上是唯一的故乡。身边有不少文化人,都离开了,没有离开的,也在寻找机会,但他却从来没有动过离开的念头。在骨子里,他把自己当成一个新疆人,因为他是在新疆的戈壁滩长大的,他只知道这个地方的人和事。“别的地方,我写不了,只能写这个地方。我在兵团工场,我姨、我母亲,就是荒野上最早来的一批女兵。白豆身上,有她们的影子。她们累了一辈子,现在退休了,见了我,老说她们的事。说起来,一点怨言也没有。我不能不被她们感动。”

1981年,董立勃开始发表小说,到目前为止,共发表出版长篇小说九部,中短篇小说集三部。发表的中短篇小说,有五十多篇。所写的东西,不管是长的,还是短的,都和新疆这个地方的人和事有关。

董立勃认为,新疆的文化了版资源是丰富的,但出版业似乎还不够发达。作为一个作家来说,对此还是深有体会的。比如说,新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文艺出版社。作家出书都很难。“就拿来我说,一共出了十二本书,只有二本是新疆出版社出的。一本是八十年代出的,还是自费的。另一本,就是这次要参加书市的一本。剩下的十本书全是在内地出的。这个事,说起来,也不能怨出版社。一批出版工作者,还是很辛苦,很努力的,也有很高的编辑水平。但由地体制的陈旧,不能适应新的图书市场的变化,使得新疆的出版社在文艺图书方面,总是亏多盈少,恶性循环的结果,使得新疆出版业,不得不放弃了部分文化资源。新疆作家一些反响较大的作品,几乎都是由内地的出版社推出的。”

董立勃觉得新疆是一块宝地,不只是因为地方大,物产资源丰富。其中还包括了文化方面的资源。

“中国可能再没有一个这样的地方,曾经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处,被世界注目。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风俗,以及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千百来,相互碰撞融合,形成的地域文化,独特而富有活力。它的多样性和神秘性,不由得会让人们向往。近几年掀起的‘新疆旅游热’,就是个证明。了解新疆,旅游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看书。其实,我们对一个地方的了解,几乎都是书本开始的。每一本书,都是一道门,打开一本书,就是打开一扇门。我们人生的许多宝贵的东西,都是走进了这扇门后,才得到的。所以说,新疆这块博大神奇的土地,给图书出版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目前来看,新疆的出版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掘。可以说,还是一块处女地。这对全国的出版来说,都是一个机会。新疆的出版业,应该把门打开,主动走向市场,学习内地出版社的先进经验,可以以相互协作的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策划,齐心打造,推出一批批具有新疆特色的图书精品。就象王洛宾的歌一样,唱响世界各地。”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