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市大打民族牌 书内书外皆精彩

2006-06-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丁杨 我有话说

本报乌鲁木齐讯; 6月16日上午11时,第十六届全国书市在新疆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宣布书市开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发表讲话。

虽然本届书市对绝大多数国内图书出版单位而言距离遥远,相应的参与成本也会提高,仍有全国(包括港澳

台地区)的400多家出版单位来到新疆,其中来自澳门地区的出版社是首次参加全国书市。记者当天在书市现场看到,专业展馆内人头攒动,一如往年书市般热闹,难得的是,乌鲁木齐市民对书市的热情并未因天降中雨而降温,两个面对普通读者的零售展馆同样人气很旺――签名售书处排起了长队,交款处更是忙碌。

由于距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还不到五个月,其间还举行了一些地域性或行业性订货会,本届书市上6月份出版的新书并不算多,但社科、文学、少儿、教育等出版领域都不乏亮点。如《中国近代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剑桥哲学研究指针》(三联书店),许倬云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上海文艺出版社),范稳的《悲悯大地》(人民文学出版社),叶永烈的《追寻彭加木》(作家出版社),木心的《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旧作新出也是本届书市的一大现象,文革中曾以手抄本风行全国的张扬的《第二次握手》(重写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上世纪八十年代感动众多读者的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程乃珊重新译较的谭恩美的《喜福会》(上海译文出版社)、增加若干未完成作品及书信的《王小波全集》(云南人民出版社)等均属此列,这些作品的再度出版充分显示其不凡的持久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全国书市专门设立了少数民族图书展示区,来自北京、新疆、内蒙等35家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社在此展示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23种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其中既有少数民族传统文献、经典史诗,也有少数民族文字版的《富爸爸穷爸爸》、《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畅销书,这些图书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与装帧风格吸引参会人士频频驻足。新疆出版界作为本届书市的东道主,这次以整体姿态出现,展场二层中心位置的新疆展位异常醒目。新疆人民出版社的《维吾尔民间文学大典》虽然定价高达4000元,仍有频频问津者。首次用维吾尔文出版的《鲁迅全集》、《一千零一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作品以及哈萨克文版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集》也成为关注热点。

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的发展,沟通手段的丰富,出版社图书发行渠道的不断拓宽,今天的全国书市,其订货意义早已淡化,更多是为了图书出版业界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近年全国书市已被各主办地政府作为营造书香社会、弘扬当地文化、拉动地域经济的大事。本届新疆书市,当地政府对书市的重视程度显然高过往届。记者注意到,无论书市主会场所在地乌鲁木齐还是伊犁等书市分会场,关于本届书市吉祥物、会徽、宣传标语的招贴都随处可见。此外,从展场内发放书目的维吾尔姑娘到展场外不绝于耳的冬不拉、手鼓声,参加书市的图书出版界人士会不断感受到这些书之外极富新疆民族特色的展位布置与服务细节,一口盛满香气四溢手抓饭的大铁锅甚至于中午及时出现在展场门口。政府搭台,图书唱戏,旅游压轴,或可看作是本届书市的根本所在。本届书市开幕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参会人士陆续分赴喀什、吐鲁番、石河子、伊犁、阿勒泰,对这些地区阅读气氛的增强、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促进不言而喻。

与往届相比,本届书市尚有不尽人意之处。记者曾于书市开幕第二天下午赶到位于书市主会场三层的新闻中心,却发现那里并无当日或前一天的书市重要活动新闻资料或相关订货数据提供;书市现场的方位图也不够明确,很多记者反映找不到某个具体展位或是会议室;很多展位在书市第二天已经人去“摊”空,一问才知该社参会人员已旅游去也……这些算是本届书市的一点遗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