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克里姆林的教堂

2006-06-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戴问天 我有话说

人们对莫斯科克里姆林的宫墙与城塔是很熟悉的,因为在电影、电视和照片上经常见到它们,但知道它里面有些什么建筑的人,恐怕就比较少了。克里姆林虽然被中国人称为“宫”,其中心部分却是一片名叫“教堂广场”、其实

面积并不大的空地,这提醒了我们宗教在克里姆林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广场因周围建有多座教堂而得名,其西侧是建筑年代最早(1475-1479)的圣母安息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Dormition)。这座教堂是请意大利建筑师费奥拉凡蒂(Aristotle Fioravanti)设计建造的,不过被要求按照弗拉基米尔(在莫斯科以东大约210公里)同名教堂的样子修建。原来,在1157年基辅罗斯首都从基辅迁到弗拉基米尔以后,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驻节地也由基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迁到了弗拉基米尔的圣母安息大教堂。后来随着莫斯科的强大,1328年它又从弗拉基米尔迁来这里。知道这段历史,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要在克里姆林修建圣母安息大教堂,并且要按照弗拉基米尔那座教堂的样子来修建。附带说说,基辅圣索非亚大教堂是仿照君士坦丁堡同名教堂修建的,而君士坦丁堡那座教堂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都是拜占庭帝国最著名的教堂。

克里姆林圣母安息大教堂里保存了许多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包括从诺夫哥罗德转到这里、可能绘制于12世纪的圣格奥尔基圣像(圣格奥尔基是战士和俄罗斯伟大祖国的保卫者),还有将驻节地从弗拉基米尔迁来莫斯科的东正教大主教彼得的圣像。历代莫斯科大主教,还有后来历代俄罗斯东正教总主教,都安息在这座教堂里,沿墙排列着他们的坟墓。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这座教堂也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俄罗斯各地诸侯向莫斯科大公宣誓效忠的地方,在“伊凡雷帝”给自己加上“沙皇”头衔以后,又成了沙皇加冕的教堂,靠南边还保存着当年装饰有精美木雕的伊凡四世宝座。圣母安息大教堂西边是规模比较小、只有一个穹顶的教堂,叫做“Church of the Deposition of the Robe”。这里的“Robe”指耶稣的裹尸布,“Deposi鄄tion”的意思则是“将耶稣从十字架上解救下来”,所以这小教堂的名字大概可翻译为“解救耶稣基督”。它是由普什科夫工匠在1484-1485年间建造的,造在比较高的台基上,所以要先上十几级台阶才能进其大门。它毗邻总主教的住所(即“总主教宫”),起初是总主教的私人礼拜堂,从17世纪中叶起改由沙皇家族使用。

广场南侧是天使报喜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Annunciation),当年是沙皇的皇家礼拜堂。它最初是由普什科夫的著名工匠在1485-1489年间建造的,规模比较小,只有三个穹顶。到16世纪60年代,添加了四座带穹顶的礼拜堂,还造了两个假穹顶,这样就成为一座有九个穹顶,显得格外辉煌壮观的大教堂。

教堂广场及“钟王”

天使报喜大教堂对面是天使长米迦勒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Archangel Michael),它是在原来一座14世纪老教堂的位置上由意大利建筑师诺维(Alevisio Novi)在1505-1508年间建造的;既保持了俄罗斯五穹顶教堂建筑的传统风格,又在外观上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建筑的特点。教堂的正门朝西,与之相对的主圣坛和圣坛位于东边,与正殿十字相交的耳堂作南北向,两端是两个侧门。圣坛前有圣像间壁,把它和正殿隔开,中间则是所谓“沙皇门”。附带说说,圣母安息大教堂、天使报喜大教堂的正门也都是朝西的。

天使长米迦勒大教堂是游人值得一看的地方,因为和中国皇帝每人都建有规模相当大的陵墓不同,历代莫斯科大公与俄罗斯沙皇都没建陵墓,死后都拥挤地安息在教堂里。天使长米迦勒大教堂便总共有46口铜棺,里面安卧着52位大公或者沙皇,其中包括1328-1341年的莫斯科大公、为俄罗斯统一奠定基础的“钱袋子伊凡”(Ivan Kalita)。还有1380年领导俄罗斯军队在顿河上游库里科沃打败蒙古“金帐汗国”的“顿河的德米特里”(Dmitri Donskoi),第一个拒绝向蒙古人称臣纳贡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第一个使用“沙皇”称号的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及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位沙皇米哈伊尔。1703年彼得大帝把首都迁往圣彼得堡以后,沙皇的遗体改而安放在那里的圣彼得与圣保罗大教堂里,不过1727-1730年在位的彼得二世例外,所以游人可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这座教堂里见到他的棺椁。大公和沙皇的遗体原来都安放在白色石棺里,到20世纪初石棺外面用专门的青铜材料包覆起来,所以游人现在看到的是一口口“铜棺材”。

基督教东西两大教派的教堂,在外观和内部结构上都有十分明显的区别,而东正教教堂内部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便是设有圣像间壁,把神职人员布道的“圣所”与信徒们听他们布道的正殿分隔开。圣像是东正教艺术的一大特色,大概可以和我们熟悉的佛教造像艺术相比拟;不过佛教造像以雕塑为主,圣像却是绘画艺术。在外观上,东正教教堂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经常不止一个的穹顶,它位于圣所上方,寓意“天穹”或者中国人所说的“上苍”。穹顶上面安置有十字架,这就使它看起来像洋葱头的形状。穹顶又经常镏金,与蓝天相衬托显得格外金碧辉煌。西教派教堂没有这种洋葱头形的穹顶,但大多有钟塔或者钟楼,哥特式教堂更以尖塔高耸入云著称。也许为了弥补不建钟塔的缺陷吧,人们在克里姆林“教堂广场”东侧专门建了一座“伊凡大帝钟塔”。它建于1505-1508年间,高达81米,当时是全俄罗斯最高的建筑,在顶层可以看到25-30公里远的地方。1532-1543年间在它旁边又加建一座钟楼,现在钟塔与钟楼共有21座大钟,其中最大的圣母升天钟重近70吨。不过,和钟塔脚下铸于1733-1735年间的“钟王”相比,它就不啻小巫见大巫了,因为“钟王”直径6.6米,高6.1米,重量达到200吨,据说是世界第一大钟。附图之一右边是“钟王”,左边是天使长米迦勒大教堂,中间站了许多游人的地方即“教堂广场”,后面那座可以明显看出是世俗建筑的大楼是“大克里姆林宫”(Great Kremlin Palace)。距“钟王”不远,在“十二使徒大教堂”前面是“炮王”,1586年用青铜铸成,重近40吨,炮筒长5.34米,口径890毫米,不过它那装饰华丽的炮架是铸铁的,实心的圆球形炮弹也是铸铁的,每个重一吨。

二“王”其实都有点名不副实,“炮王”从未发过一炮,“钟王”则从未敲响过,1737年的一场大火还殃及了它。当时,救火的冷水泼到它身上,使它裂下了重约11.5吨的一大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