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骗局:虚构的与现实的

2006-06-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刘兵(本报书评人) 我有话说

自从《达・芬奇密码》成为畅销书之后,美国作家丹・布朗的小说本本都变得引人注目了,而且是在世界范围内。记得去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机场,我就曾见过丹・布朗三本书的匈牙利文译本摆在机场书店显要的位置。有些奇怪的是,当时却没看到他的《骗局》的译本,尽管《骗局》的英文版出版于《达・芬奇密码》之前。但不管

问世早晚,翻译早晚,《骗局》确实和丹・布朗其他的几本小说一样,非常可读,像好莱坞大片一样扣人心弦,而且,同样涉及到科学。在《天使与魔鬼》中,他讲的是科学与宗教的冲突,而这次,他是把科学与政治相联系,把科学中的作假与美国总统竞选中的争斗和作假联系了起来。

《骗局》,(美)丹・布朗著,朱振武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29.00元
小说大致的情节是:在美国总统竞选过程中,对于美国国家航天局的成就和问题的不同评价,关于政府应继续大力度地支持这个机构还是使之私有化,成为仍要参加下届竞选的现任总统和他的竞争者之间在竞选纲领上的关键性争论。就在反对政府继续支持国家航天局的一方日益获得公众支持时,突然,国家航天局做出了惊人的发现――在北冰洋冰川下埋藏的“陨石”中带有来自天空的生命的证据!这一重大新闻无疑会改变人们对国家航天局的评价,并进而影响到总统竞选的走势。不过,最后人们发现,“这一重大发现”原来只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最后,在一个好莱坞式的圆满结局中,还是正义战胜了邪恶。在故事演进的过程中,丹・布朗自然地穿插了许多航天、地质、海洋研究、生命起源等方面科学知识,以及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高科技武器。

仅从情节上讲,也许可以把这部小说当作一部颇为可读的惊险悬念小说;如果从总统竞选这一主题来看,则可以把这部小说看作一部出色的社会政治小说。然而,丹・布朗与其他很多作家不同之处在于,他总是可以把涉及科学与其他领域之关系的重大问题化为其小说的主题,在不影响小说可读性的前提下,引导读者对科学以及与科学相关的问题进行严肃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得出什么结论。在这个意义上,丹・布朗与那位写《侏罗纪公园》的克莱顿倒是很有些相似。这样的传播效果,其实正是当代“公众理解科学”运动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在传统中,科学经常被简单地理想化为科学家对自然的正确认识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随着从多视角对于科学所进行的哲学、社会和文化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实科学并非是以传统假定的那种理想化方式发展的;科学是在多种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外部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因而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科学及其发现,也经常会在对自然界的好奇和认识这种最初的动机之外,被附加上太多太多其他的目的和意义。一言以蔽之,《骗局》讲述的是:科学被用于政治目的,并因为这种附加的目的而导致作假。书中涉及到了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各种论点,也介绍了反对不合理地对用纳税人的钱来过度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各种观点(就像书中那位竞选总统的参议员的观点一样)。有意思的是,双方似乎都有部分的道理。

如今,关于科学界的学术作假的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大众媒体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前不久,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在研究中作假的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对于“黄禹锡事件”,人们已经从个人的、体制的、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很多的反思和讨论。人们也已经意识到,其实科学研究被用于科学之外的目的并导致作伪并非偶然的事件。而早在“黄禹锡事件”之前,2001年,丹・布朗就已经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构想了一个远比“黄禹锡事件”惊人的,由某些政府机构(而不是像黄禹锡那样主要是由个人)精心策划的科学骗局。

有时候,虚构的文学作品确实比历史的记述、政府的报告、媒体的新闻、学者的研究等更能揭示事情的真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