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黄传会:用良心去追问

2006-07-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汽车沿西五环跑了一段后,拐入一条泥泞不堪的小路。坑坑洼洼的路面积满了雨水,剧烈的颠簸中,司机忍不住嘀咕:这是北京吗?

是北京。这是一条通向北京行知打工子弟学校的路。报告文学作家黄传会的

新作《我的课桌在哪里》(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发式选择在这里举行,意味深长。就像这条坎坷的小路,黄传会的“反贫困”道路走得艰难而漫长。

15年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秘书长徐永光告诉黄传会,在我国农村的贫困地区,每年有一百万儿童由于家庭贫困而失学。当时黄传会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吧?”为了验证他的“不可能”,黄传会第一次走进了太行山,在这个离北京仅一百多公里的地区,有太多的儿童因为交不起每学期一二十元的学杂费而被阻隔在校园外。面对他们一双双饥渴的目光,黄传会的身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接下来,他对六省十三个贫困县进行了一次三个月的采访,越是深入,他的心情变得越加沉重。他用一种激愤之情,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希望工程”纪实》的创作。

15年后,徐永光再一次告诉他,现在的城市,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子女面临上学的困难,他的第一反应依然是“不可能吧?”然而,当他走进那些低矮的棚区,走进城乡结合部打工子弟学校那一间间昏暗的教室,走进农民工子女的心灵深处时,他再次感到震惊了!这次,他又深入到农民工和打工子弟学校之中,讲述了这个数以千万人计“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完成了《我的课桌在哪里》。

其间,他还完成了《中国山村教师》、《中国贫困警示录》、《首例农民告县长案始末》等多部作品。被誉为“反贫困作家”的黄传会,多年来始终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普通民众生活,他对“希望工程”的多年追踪和“反贫困”题材系列报告文学作品,体现了强烈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然而他的采访却遇到了重重的拒绝。他曾多次跟教育部门联系,对方以“问题严峻,不便发表意见”为由推委他的采访。黄传会在电话里说:“即使作为普通公民,我也应该有知情权。为什么连这个权利也没有?”

有时候很多努力是徒劳的,但这些也未能阻挡他前行的步伐。多年来,黄传会执着而坚定地在寻找一个群体,一个弱势的群体。十几年前,他刚开始关注农民工的时候,没有想到有一天还会面对他们的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农贸市场卖菜大嫂的身边,出现了孩子。一个孩子在车上睡着,两个在土里玩着,三个五个在街边闹着……”在今天的中国,这样的孩子――他们被称为流动人口子女,竟达到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十分之一的中国人在流动,谁能无视它带来的种种现象?

为了创作《贫困三部曲》,黄传会走遍了全国20多个省的近80个贫困县,很多贫困县不通车,鞋子都走破了好几双,在贫困的山村,没什么可吃的,他就吃水煮土豆。写《我的课桌在哪里》时,他跟着农民工一起在寒风中卖菜,在风口里卖毛鸡蛋。所有这些艰辛,是想象不出来的,黄传会说,只有和农民工交上朋友,他们才愿意和你说心里话。

报告文学是黄传会创作领域的重点题材,作为海军创作室主任,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过去他写过很多海军题材的作品,曾经有一段时间跑了海军驻扎的很多岛屿而被称为“小岛作家”,明年建军80周年,他又将推出描写百年海军的《中国海军三部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