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地缘文化与校史研究

2006-07-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胡友笋 我有话说

在全国各地许多园林式大学校园内,可随处见到“柳岸荷塘淡淡风”的清雅小景;也可随处见到“丹枫映窗一灯红”的别致系所;甚或见到“一夜吹花满闲庭”的古朴宿舍。但像西安交通大学这样,在校园里随意走上几步,便是一处汉唐胜迹,或是一所名人故居,恐怕就不多见了。就曾上演于此厚土上的历史故事对华夏文化和中国

高等教育的影响程度而言,其兼容并蓄、明本正源的文化气度和教育理念经过两千年的历史荡涤,构成中国文化的宝贵资源,深深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局和进程。

而今,时值西安交大建校110周年暨西迁50周年,由李慧教授主编,并由著名书法家钟明善亲为作序和题写书名的《西安交通大学校址千年历史文化考》(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立足于学校悠久的地缘文化,以校址上发掘的大量考古遗迹、遗物为实证,借助于历史文献资料,多方位、多层面探究西安交通大学校址的千年历史文化因子,备述本校校基的历史沿革,再现其原风旧?,并从中汲取足以激励后世的优秀精神,以之为今日交大人育才树人的文化依凭。

关于校史整理和校园历史文化研究近年来已逐渐引起国内高校重视,但将研究的视角伸向历史纵深,从地缘文化的角度考察校基沿革的文化浸染史,该研究专著当是国内首创。应该说,这种新研究视角的发掘与今日西安交大所处城市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今日的西安交大的地理位置于汉代则是有名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在唐代则地跨道政坊和常乐坊,北邻兴庆宫,南接乐游原,东靠春明门,西贴东市街,位置也和唐代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太学”逼近。这种地理与人文环境优势,国内外知名高校罕可比肩。这就为从地缘文化角度深入研究西安交通大学之校基沿革史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广义地理解,这本书当可视作西安交大校史的“史前史”。

与传统的历史研究著作相比,业已问世的历史研究书籍多因其纯正的史家文笔,大量实地数据的丈量考证和历史事件的辨析梳理,使本来鲜活的历史充满了学究气,既缺哲理反思,又乏文化品味,往往令人兴味索然。李慧教授是文学研究者而非史学家,尽管她多年来也沉潜于对文物古迹、历代碑刻的研究,并成绩斐然。但因为她没有史学研究套路的束缚,反而哲思更畅达,观照更细腻,文采更鲜活,这也使得本书不同于以往校史类著作大事记式的记叙笔法,而是侧重于对校址前身及所发掘文物做出文化阐释;在对历史纵线勾勒和横向描绘中,注重对其历史文化横面的考察,溯源彻委,纳古融今;在兼顾学术研究的同时,更多了些文学的典雅灵性和丰姿神韵。

所谓方寸之间蕴精华。本书取精用宏,广博细腻,图文并茂,装帧考究。其文辞之高华优美,意境之隽永邈远,神思之深邃磅礴,从各章节的标题即可借一斑而窥全豹,如《独步天下――西汉上林苑》、《天授地设――西汉壁画墓》、《风功懋烈――盛唐兴庆宫》等无不对仗工整,文辞简约,隽永通达。虽是一本历史文化研究的著作,但精萃的选材,清丽的文笔,轻快、晓畅而富于感情色彩的描述,也使该书熔文献性、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炉,于庄重大方中透着活泼秀雅,有史,有思,有文,有趣,既可与通史类著作相得益彰,也可与时尚类读物竞相媲美。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在西安交大正向世界知名大学目标迈进,并即将迎来建校110周年校庆之际,这本校址“史前史”的文化考察,当使“继往”更具“开来”的意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