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孩子心中种一棵智慧的大树

2006-07-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于青 我有话说
当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苏联著名教育家Ш.A.阿莫纳什维利根据他长期进行没有分数的教育实验的成果写成的描述小学教育《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一书摆在面前时,真是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光看这三部书的书名,就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内容:《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
安!》。在这三部著作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把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结起来的主线,这条主线就是一个有爱心的教育家,一位小学教师对他的学生们和对所有孩子们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这是一种无私的爱,也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爱,生动活泼的爱。因了这种特殊的爱,使得他在书中所提及的所有的教育方法都给人带来一种天然的魅力,让家长们相信,这种出自对孩子天然的爱的教育,一定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教育。事实也是如此。

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当下。当下,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方式给很多家长带来了困惑。社会上有关孩子早期教育的呼声此起彼伏。各种流派的教育方法莫衷一是。其中,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最为出名。其实,那些冠以外国人名的教育并不深奥,其实质都是Ш・A・阿莫纳什维利式的教育方法,即在爱心的引领下,深入理解儿童的志向、意愿,理解他们的行为、举动的意义,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潜力,以慈祥、和蔼可亲、宽宏大量的态度对待他们,并富有幽默感,激起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地获得知识的需求。比如,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孩子自己学,孩子可以自动地去利用环境,自主选择。成人(包括老师)只是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没有权利去指挥、命令。孩子自己选择想要做的事情,成人(包括老师)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这样的教育方法其实并不是蒙特梭利的独创,我们国家的许多教育家都或多或少的提到过这种草木自然成长的教育理念,只是没有系统地将其作为教育理念来提出罢了。

但我们在Ш.A.阿莫纳什维利的著作中随时都能读到这样的教育真谛,如:“要全心全意地爱儿童,为了这样地爱儿童,就需要向儿童学习如何表示这样的爱。教师应把每个学日,每一堂课都看作是献给儿童的礼物。教师与儿童的每一次交往都应该使双方感到喜悦和快乐。”“只有学生们满意的那种教学方式,才是正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内在禀赋和潜能的显露和发展,教学方法的革新愈具有这一教学的目的性,它将变得愈人道,愈乐观和愈快乐。”“想要了解儿童心灵的秘密,想要揭示教育的技巧和教育学科学的秘密,先要把每一个儿童认做是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这些关于教育的领悟,是这位充满爱心的老师的教学心得。同时,读他的教学心得,也给我们读者尤其是家长读者带来更大的精神收获。我们身心受益。的确,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家长,我们的社会,对Ш.A.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方式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少年儿童的成长,就有希望了。从这个意义上说,Ш.A.阿莫纳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不但对教学有用,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也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综观现实中的教育界,许多困惑,更多不满。尽管应试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的通行法则,但在应试教育背后的教育理念,才是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和改进的。我们的教育,经常是教育者是主体,被教育者是被动体,两者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因此,一切不利于孩子们成长的问题其实都源于这个矛盾体中。Ш.A.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理念中最人性化或者说最合理化的地方就是,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学习对象来进行互动式的教育。教育和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的一种交往互动的过程,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孩子的心田是一块没有开垦的沃土,在这块土地上,有播种就有收获。播种和收获互为因果。对教师的用心,学生们会以双倍的硕果来回报。因此,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棵智慧的大树,老师和家长,当然也包括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大树自然成长,而不是相反。当我们把孩子当成我们自己来对待时,我想,这个教育的出发地就不会将学生引向歧途。

我很羡慕Ш.A.阿莫纳什维利班上的那些孩子们,在他们的身上,始终被一双充满了爱意的眼光沐浴着,这个眼光不但关注着他们的学习,也关注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的生活。所以,在这个老师的班上,即使是休息日,即使是生病,即使是与父母出去游玩儿,学生们也会念念不忘地想着学校,渴望与老师、同学在一起。我想,Ш.A.阿莫纳什维利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也是一个聪明的播种者,他用自己的爱心,在孩子们的心中种起了一棵智慧的大树。我期望在不远的未来,我的女儿也能有幸沐浴这样爱的教育的阳光。

[苏]Ш.A.阿莫纳什维利著《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