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贝聿明心中的“痛”

2006-07-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贺畅 我有话说

《16节科学管理课》

陈鸿桥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定价:28.00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他的名字可以链接到当今世界许多伟大的建筑,但他自认一生设计的作品有一个揪心的败笔,就是他为自己祖国设计的香山宾馆。其实贝老先生的自责有些过了,追根溯源,香山宾馆的不成功不是设计的失败,当初拟定方案的时候,贝聿铭和他的助手们对宾馆里里外外每条水流的线路流向、水流大小、弯曲程度都有精确的规划,对每块石头的重量、体积的选择以及什么样的石头叠放在何处最合适等等都有周详的安排,对宾馆中不同类型的鲜花摆放位置、数量,随季节、天气变化需要调整不同颜色的鲜花等等都有明确的说明,可谓匠心独具。症结出在施工方面,施工人员,丝毫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些“细节”方能体现出伟大建筑师的独到之处,在建筑过程中不断“创新”,随意改变水流的线路和大小,选择和码放石头任意而为,粗手粗脚,改变了石头的位置、重量甚至形状。一个作品永久的价值,被短效的行为抹杀了,难怪贝聿铭要痛心疾首,至今不去看一眼。

这是个案么?相信了解中国企业发展的人们可以用这个例子照见许多方面的问题。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也就七年左右,而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三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集中了5000家民营企业,热闹非凡,可其中生存时间跨越五年的却不到总数的百分之九,症结在哪里呢?早就有人问过,中国的企业规模发展神速,可为什么企业的竞争优势始终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中国的老百姓都知道一个事实就是中式快餐在中国这块地方竞争不过洋快餐,难道我们真的崇洋到了胃口都发生变化了吗?显然这样的解释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贝聿铭和香山宾馆的故事引自陈鸿桥的新著《16节科学管理课》的第三节“魔鬼在细节”。“魔鬼在细节”,据说这是美国人在严肃问题的重要讨论场合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短语。在中国人的想象里“魔鬼”的形象并不多见,但关于细节重要的说法,中国有许多精彩的警句,从古到今,恐怕还要多于西方人。“千里堤坝溃于蚁穴”,这是连中学生都可以在作文里任意使用的话语。可是,我们的生产实践和经营管理却常常因为轻视细节而吞咽苦果。这种不相称,说明重视细节不是简单局部的小问题,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有效的精神体现。

所幸,若干年来的实践,已经使我们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去年出版的图书《细节决定成败》火爆市场,可以算作一个侧面的证明,《16节科学管理课》的出版也是如此。

当然,重视细节只是《16节科学管理课》内容的一部分,16节课提出的命题有方方面面。比如过程控制原理、干中学、积累定律、补课以及如何坚持等理念。限于篇幅,这里只取一瓢水。

多年以来,经营管理类图书一直称雄市场,品种多印量大,但是细究起来,真正质量好的或比较好的,基本都是引进版的图书或根据外版图书编撰的,而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几乎凤毛麟角。出版业为追求短期效益,忽略了有效的细节是形成这样局面的主要原因。贝聿铭和香山宾馆的故事同样可以用在这里。由此,我们有理由看好陈鸿桥的这本《16节科学管理课》,作者正是基于中国的具体实践来选择和剖析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从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较为准确地把握和反映了中国当前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及其管理人的心得;更为可贵的是,作为一种文化认识的建立,作者在展开对科学管理基本功及相对应的职业理念、思维方式的系统性讨论中,将企业管理延伸到各行各业,从管理者伸展到普通个体。

作者主持管理培训多年,而其本职工作也可以从各企业的进退获得直接的体验。作者坚持说,《16节科学管理课》是众人智慧的结晶。看得出来,在本书成书的过程中,作者的努力指向,不是一书的火爆,而是一书的有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