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版推荐

2006-07-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版推荐 我有话说

《〈大公报〉与近代中国社会》,侯杰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28.00元

以往新闻史学界对1926年以后的“新记”《

大公报》已有较密集的研究,而侯杰先生的这本书将研究时限主要集中于英敛之时期,即《大公报》创办至1916年英敛之等人将所有股份卖于王郅隆,大大加强了《大公报》早期历史的研究。全书主要论述了英敛之的生平与办报理念以及《大公报》的文人论政、开启民智、妇女解放、拓展公共空间、近代的防疫赈灾事业等;书中还发掘了一位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美国传教士丁义华在《大公报》上的禁烟言论;从创办人的宗教背景出发,探讨《大公报》对中西民间信仰、宗教习俗的态度。全书内容相当丰富,从报纸媒体的视角补充了以往若干历史专题研究的不足,值得一读。如能将书名改为《〈大公报〉与近代中国社会(1902~1916)》,也许更准确一些。

  

《民俗视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陈勤建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15.00元

如何看待中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本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以一国一民族固有的传承性生活文化――民俗为视角,对中日两国深层文化的异同作一剖析,从而帮助读者廓清笼罩在中日文化之间的种种迷雾,认清日本固有的文化特征和日本人的国民性,帮助我们在与日本的交往中知己知彼。作者通过分析认为,同源异质的中日文化,在历史紧密的交往中,形成了民俗本质文化表层的类同性和深层结构相异性的特征,是造成日本国民性格两面性的重要原因。本书资料丰富,既有作者十余年来在中日两国两地田野作业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又有历史和现代的各种文献资料以及当代考古专家发表的最新成果。

《社会学家茶座》第14辑,张立升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14.00元

本辑“茶座”有多篇文章讨论到同性恋、社会性别话题,且大多数有独到的见解,如薛涌讲到古希腊的男同性恋文化风尚,夏星对弗洛伊德的性意识观念有清晰的梳理,于闽梅从《浮生六记》中陈芸对礼教的遵从分析传统中国社会的性别结构。田松的《中医为什么要有科学依据?》则是对当前中医论争的一个强有力的回答。在他看来,中医完全不必要以西医的科学依据来衡量,最好的标准是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读者不一定同意作者们的看法,但一定会得到启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