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祝勇:在阳光中变成西藏的一部分

2006-07-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舒晋瑜 我有话说

 “我知道我的困难,因为我谈论的是西藏。西藏是一个庞大的实体,有着绚烂的外表和隐秘的内部结构,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只能目睹它的某个片断,而永远无法了解它的整体。因此,我谈论的是我印象中的西藏,而不是西

藏本身。”一开始,祝勇这样诠释他的走向西藏的目的。

2002年,祝勇应邀参加北京电视台剧组的拍片,踏上去西藏的旅途。他们穿越了藏北到藏南各种地貌,对西藏有了全面的认识。然而另一方面,祝勇又觉得,以文字或者照片为工具,从西藏的肌体上取下一个切片的时候,得到的仅仅是西藏的碎片。西藏的许多事物,都远比我们的生命壮观和持久。“但是,”祝勇说,“即使微小的切片,对我们而言也意味着生命的犒赏。只要我曾经深入西藏的内部,在阳光中变成西藏的一部分,就足够了。”

藏民总是特别快乐,草原上常能看到他们放声歌唱,祝勇满怀好奇地询问他们:为什么唱歌?他们回答:不为什么,就是唱歌。藏民的内心普遍都是透明善良的。他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非常有限,每个家庭在物质方面可能达到了生存的最底限。祝勇说:“有一次我跟摄影师爬山,累得满身大汗,靠着石头休息。一个老太太走过来,拿出满是牙印的馍给我们吃。我非常感动。语言虽然不通,但是她自然流露的纯朴、善良和真诚打动了我。”祝勇认为,在这些区域,还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越边缘,越纯粹。传统的风土人情因此在西藏得以完整的保留,这种影响不该是反向的,应该是由西藏向周边辐射。这也是祝勇对边疆感兴趣的原因,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现代题材。

多年来,祝勇带着学者的责任和忧思,致力于历史文化随笔的创作,身体力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旅游出版社出版的4本文化笔记(《凤凰》、《江南》、《北方》、《旧宫殿》),以及最新出版的《西藏》、《北京》、《美人谷》、《再见老房子》(辽宁教育出版社)。很多时间,他是在外面“漂”着。他说:“先是火车、长途汽车,有时甚至跟卖鸡卖菜的车。没有车,也经常徒步走,确实能有真实的感受。越到下面,交通工具越差,往往也越安全,随便看到灯光都可以住下去。”

“对于我们而言,西藏只是一个梦,是一座哲学的高原。那些土生土长的康巴汉子或许只将这里当成普通的生存之地,那些风暴和诵经声都是他们身体里的血肉,但它仍以宗教的伟岸与生活的艺术性反衬着我们生命的渺小、卑微和庸碌。所以,许多人都历尽艰辛抵达那空气稀薄之地为灵魂吸氧。当我们精神陷于困顿的时候,只要眺望远方的那片高原,便会有一种激情注入我们的身体。许多到过西藏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祝勇说。在自己的新作《西藏:远方的上方》(辽宁教育出版社)中,他更强调了艺术性和可读性,以及表达情感的独特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