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日为史 细说乾隆

2006-07-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石衡潭 我有话说

乾隆是清朝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树的一位君王,后世关于他的传说非常多。在当代中国,乾隆帝更成为电视剧的宠儿,各种戏说的版本铺天盖地。那么,乾隆究竟是何等样人?是风流天子,还是盛世明君;是花花太岁,还是一代

英豪。答案当然不能从电视剧中找,而应该向认真严肃的学术著作中寻。吴十洲先生所著的《乾隆一日》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细说而非戏说乾隆的佳作。

从作者的立意来看,他是要把乾隆还原为一个人,并且要在他极其平常一日的生活起居中展现他各个方面。作者自己在序言中说:“乾隆帝的政治生活仅仅是诸多人物活动的一个侧面,他作为政治人物的地位在这里被降低了,而在考察人的本性方面,政治活动只是书中所出现人物的一种风貌。”我们以前对于历史人物往往太着眼于他们在政治上的成就,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见事不见人。其实,读者更愿意看到一个真实、复杂多面的人。

这部书一日为史,记录乾隆帝在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1765年1月28日)一天的生活内容,从后宫朝祭到宫禁孤影,从恭读圣训到御览三希,从理合奏本到重华联句,从大内起居到宫闱遗恨,可以说事无巨细,都在一览之中。这种做法像是福尔摩斯断案,又像是李昌钰踏勘现场,当然作者所依据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好在作者所依据的主要不是《清史稿》、《清高宗实录》这样的大路货,而是大量的档案资料,如《内务府来文簿》、《军机处录副奏折档》等。其中的一些档案是尚未印行的。

如果纯粹就事论事,就一日来写一日,读来也无甚趣味。可要是将一事与他事连缀起来,将一日与一生连成一片,就会展现出传主的全部丰富性来。作者选取乾隆帝一生中的一个平凡日子,也是希望卸下那些华丽的外表,而直入传主复杂的内心。

作为一个君临天下的统治者,乾隆帝性格中也有诸多的扭曲与矛盾。他遵循祖训,以孝齐家、以孝治国,他择妻立后的标准是孝,他择子立储的标准也是孝。可是孝在他这里已经变成一种苛严的律法。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都是因为没有向不是自己生母的孝贤皇后之死表示过多的哀伤而遭到乾隆帝的严厉训斥,并且被剥夺了继承帝位的可能。他自以为正大光明,赏罚有据,却常常挖空心思,运用权术以驾驭群臣。乾隆说:“朕以为本朝纲纪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何则?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就是说,乾隆帝要保持自己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此书对有关乾隆的一些传说与疑案也做了一些正本清源的工作,如对于众说纷纭、云遮雾绕的神秘宫中人物香妃,以及盛传为郎世宁描摹香妃真容的《香妃戎装图》,作者就认真梳理,去伪存真。从而指出此画从笔法上看不像出自郎世宁之手,画中人物仪容姿态服饰也不似香妃。最后,得出结论,传说中的香妃即容妃,她并非一个至死效忠故国的烈节女子,而是深得乾隆宠爱,寿终正寝。历史材料与当代考古实证的结合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香妃。此书对乾隆的饮茶用膳乃至行房娱乐都作了认真的介绍,启开了后宫生活的神秘面纱。

乾隆所处的时代,西方工业革命风起云涌方兴未艾,光是此书所述的1765年,英国就发明了“珍妮纺织机”,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也在这一年中下水。而西方传教士也早已经进入中国,并活跃于宫中。传教士的活动没有在书中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展开,不过,乾隆帝对传教士的认识与态度,还是从中可以看得出来。这种态度比起其祖父康熙来,实在退步了许多。这些都隐伏了后来清朝的衰败。

关于乾隆帝的诗,历来的评价都不甚高。认为他创作甚丰,但传世的却寥寥无几。此书中对乾隆的诗歌创作活动多有描述,也对他的诗歌水平作了中肯的评价。乾隆帝的诗不同于一般诗人的随感而发,咏物抒怀,而是记录行迹,阐发思想。作者指出,乾隆御制诗的历史价值远远在于其艺术价值之上。乾隆帝的不少诗在载道、言志与抒情之间还是有很好的结合。当然,乾隆也有写诗过多过滥的毛病。

此书已经是第三版了,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而这一版的最大特色就是图文并茂。除《清故宫平面图》、《乾隆年间北京皇城全景图》等绘制图片外,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与书画作品。不少中国书画是稀世珍品,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耕织图》(康熙朝)等;还有一些绘画是欧洲的传教士所作,也弥足珍贵。因此,一卷在手,从容赏读,真可以逐渐进入乾隆帝的真实内心,步入那个色彩斑驳令人爱恨交织的时代。

(《乾隆一日》,吴十洲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