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淀商战

2006-08-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陈香 摄影/田俊 我有话说

第一报道

惊变

望着不到百米远的第三极书局的漂亮大楼,中关村图书大厦总经理孟凡洪沉吟着,“我从窗户就可以看见它”,第三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7月15日,以第三极书局为主的第三极创意天地正式营业。开业前3天,书局举行了“满百返百”和为期一个

月的全场8折的优惠活动;而中关村图书大厦,同一日打出了北京图书零售市场上前所未有的“全场7.5折”。虽然双方都不言“价格战”,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弥漫着海淀图书市场。

对此,第三极总裁欧阳旭表示,优惠活动仅仅是开业酬宾,以后他不会打价格战。“中关村图书大厦开业时也是进行了一个月的八折酬宾。”

孟凡洪承认,打折的“力度非常大”,然而,事出有因:“2005年我们实现利润108万,今年到6月底就实现了利润116万,读者对我们有感情,我们当然要回报。”所以,当中关村图书大厦的“回报读者”遇到第三极的“开业酬宾”,仅仅是一种“巧合”。

无论如何,7.5折作为北京乃至全国大型书城有史以来的最优折扣,像一个“核武器”,引发了业内地震。

“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会让他们做出如此急速和荒唐的反应!”一位业内人士说他几乎要用“气急败坏”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只要是做书店,特别是大型的书城,7.5折几乎不可能盈利。”

欧阳旭告诉记者,靠会员制实行折扣,是书店的常规方式。在一些特殊时候,比如开业、店庆、节假日等,书店会实行折扣,但这个折扣通常在8.5折以上。“所以,这已经不是价格生死线的问题,而是直接亏损的问题。”

据有关人士介绍,图书进货折扣一般在6.2~6.5折之间,加上各种营业成本,大型书城利润能有5个点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它每卖出100码洋的图书,就要亏十块钱。”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将中关村图书大厦的7.5折比做“自杀式折扣”。

对于业内种种“发难”,孟凡洪斥为“旁观者的猜测”。“本月销售没有出现亏损。”孟凡洪告诉记者,中关村图书大厦本来就是一个节约型企业,比如,“门市里开多少灯,多少空调,但亮度够,温度也适宜,这都是巧妙的设计和管理出来的”。而且,他们进货量大,销货量也大,所以得到的进货折扣也低。他强调,打折在企业经营自主权利范围之内,这和企业的实力有关。

地处中国文化教育的核心区域,中关村的图书销售对于整个图书行业具有特殊的意义。万圣书园、风入松、国林风等学术书店在激烈竞争中靠品牌和特色突出重围;但是更多的中小书店仍在“倒闭,又重新开业”的低层竞争态势中恶性循环。

刘苏里说他之所以“没有动摇我们在海淀区开书店的基本信念”,除了海淀商区高校、研究机构环立的诱人环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海淀区这一块的价格从来没有乱过。“曾经有人想动过,但是很快大家就坐在一起了,大家都来谈,最后在1998年形成一个公约。”在他眼中,海淀区的价格一直没有乱,跟那个公约一直在隐隐约约起作用有关。而海淀区书店整体水平在提高,原因也是在于价格没有乱,商家还能拿出仅有的一点微薄利润,放在书店的建设上,放在对读者的服务上。

显然,刘苏里的话是意有所指。

  交锋

一直以来,外界对图书出版业都有“暴利行业”、“书价过高”的议论和揣测,而只有身处业内,才知苦衷。

面对海淀打起的图书价格战,欧阳旭也承认:“肯定会让读者怀疑,图书行业是不是暴利行业?”

这次价格战让外界疑惑:一方面,开书店没多少盈利,是很容易赔钱的买卖;可另一方面如果7.5折还能赚钱,似乎只能说明,图书行业是暴利行业。

对此,孟凡洪反问,中关村图书大厦是接近6.7折的进货折扣,“我们有暴利吗?”

有行内人士提出,一个接近万米的大书城,一个大折扣之后,整个后台和此前的经营矛盾会显现。一天只卖20万元图书,突然一天卖到了30万,但又没有相关盈利资金的支持,整个后台能支撑30万的销售吗?

再比如,中关村图书大厦一直和它的金卡会员承诺8.5折的优惠,现在的全场7.5折,无论如何会让金卡会员尴尬。另外,“中关村图书大厦一直对团体销售咬着折扣,这是对的,价格才能坚持服务。现在,大家未免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刘苏里评论。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此以往,书城一家不可能独家承担亏损费用,它只能往上游要,降低进货折扣;而上游出版商就会提高定价,将成本还是转嫁给消费者。“书价原来应该定为28块的,可能提为38块。最后,还是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对整个行业生态产生破坏。”欧阳旭表示。

“可以看到的是,中关村图书大厦的服务、品种、环境和管理并没有对读者不负责任。”孟凡洪建议提问者到中关村图书大厦里走走。他认为,部分书店,包括网上书店,也会出现同等产品不同价格,“这也让它们自己尴尬了吗”?对于欧阳旭的猜测,他表示不予置评:“书价的决定权在出版社,而书店又不止我们一家。”

价格战作为商战的一种常规方式,在其他行业也是屡见不鲜,比如,家电业,行业洗牌后,寡头产生,通过规模运营、提高技术、流程重组等方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让消费者受惠,那么,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可否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读者受惠呢?刘苏里认为,全部产品中,只有图书和邮票是有制作成本的明码标价的,而其他产品的定价,都是厂商或经销商根据成本再加上一定的利润空间定好后贴上去的。所以,图书的价格战底线分外脆弱。

刘苏里的担心是――“首先是第三极跟上,接着就是海淀区的其他大型书店跟进,然后是大大小小的书店跟进,海淀区市场搞乱,北京市场搞乱,然后是辐射全国”。他认为,这样价格战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死”。

欧阳旭的明确表示是,“第三极不会跟进”,但是,“大家都身处商战的威胁之中,如果(中关村图书大厦)不停,我们保留这个权利”。

一股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在海淀商区弥漫。截止到记者发稿为止,已有一批外地书店、包括新华书店进京观战。显然,这场“核战争”的结局和他们切身相关。

竞合

静观海淀,这么近的两个大型书城,在选址和产业布局上是不是有问题?对此,第三极书局总裁欧阳旭显然有自己的考虑。“比如王府井,有百货大楼,有新东安市场,还有东方新天地,这么多的商城,但它们的营业额每天还在增长;再比如中关村,有了海龙,还有鼎好,同样,它们的总量还在每天往上走。因为,蛋糕在变大。”

欧阳旭的心中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这块海淀创意产业区上,有北大,有颐和园,有中关村图书大厦,有万圣、风入松、国林风,现在,有第三极,他希望,可以通过地块的合力,将中关村打造为一个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地标。

所以,他认为:“如果商圈的容量就是这么大,那可能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用‘核武器’似乎也是必然,但是,增量会不会出现呢?”他认为,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而有效的竞争手段,是在基本价格相当的情况下,依赖整个书店经营的标准、理念和执行力。

海淀区的需求在多大意义是被满足了呢?刘苏里问。

一位外省民营书店的人士这样描述它们那里的中心新华书店:“卫生不好,音乐嘈杂,营业员聊天,磕瓜子。”他说他乐意看到北京的两个服务特别好的大型书城,你追我赶,“而且,如果服务都特别好,它们都不会死掉,只会越来越好。”

“就像快餐业里的肯德基和麦当劳。”他说,也许就在某一天,两家海淀商圈的大书城崛起,成为全国书店的标杆。

中关村图书大厦门前打出了“全场7.5折”的巨幅广告摄影/田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