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故事新闻

2006-08-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赵强 我有话说

闻报道是一种凸显真实的历险,而关注故事则成为隐藏真相的旅游。故事新闻成为一种潮流,意味着报道者有意无意地把自身湮没于纷繁复杂的细节与情节之后。原本隐藏在新闻背后的故事,如今走向前台,一点点蚕食着人们本

就可怜的想象力。

近似于丁丁的女记者闾丘露薇,未被“故事”掩盖的脸

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有对对子一题,上联为“孙行者”,惟有一个考生对出下联为“胡适之”。本不足以成为公案,而出题人是陈寅恪,那个考生是周祖谟,有名人陪衬,自然一时风流,坊间有“祖冲之”、“王引之”诸多版本,当时便议论不休。倘使“故事”作为上联,细细想来,“新闻”无疑是其最合适的下联,意义音韵皆可相对,不过缺少了“猢狲”那一份狡猾和灵动而已。陈寅恪出此题,无疑是颇为高明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大师的小题目尤见功底,其中也不乏几分对胡适的戏谑,正如夫子自道的灵感来源是苏东坡的诗句:“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1932年的一则新闻到今天演绎为一段涵义丰富的故事,也可以看作新闻与故事间血脉相联的纽带。

新闻的第一要义是真,而故事却可真可假,凡能称得上故事的,总得有那么点一波三折的传奇色彩和扣人心弦的曲折情节。俄罗斯新近破获的连环杀人案,罪犯皮丘什金在电视上侃侃而谈,他是个狂热的国际象棋爱好者,他计划要杀死64个人,填满国际象棋的棋盘。警方得到了一本罪犯的笔记本,里边画着一个国际象棋棋盘,每一格都填上了杀人的日期和具体细节,只有三格还空着,意味着他已经在著名的比茨维斯基公园谋杀了61人。看完这则新闻,猛然看到一句评论,“幸好他不是围棋爱好者”,不禁涔然汗下。美国的摄影师谋杀案也几乎同样曲折离奇,1988年已被判处死刑的布拉德福德当年在法庭上对陪审员说:“想想你们还有多少事不知道。”距今已快20年,摄影师因为法律规定还未被执行死刑。加利福尼亚警方在翻阅旧档案时,发现他收藏的50多名妇女的照片,日前在网站上公布,请公众协助调查她们的身份。

“为新闻而故事或为故事而新闻?”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有趣的试金石,检验着所有说者与听者。“为新闻而故事”可以视为新闻从业者的一个污点,为采用这种思路必然会通过剪裁取舍甚至编造来歪曲客观事实;“为故事而新闻”看起来问题并不大,毕竟还遵从了新闻最基本的原则,但隐隐地令人感到不安,因为这会诱导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判断,甚至会改变记者描述新闻事件的传统方式。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述实际上都服务于同一目的,增强新闻的故事性。新闻改由这个目的支配,而不是由其原则支配。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对语言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把我们的语言看作是古代的城市:它是由错综复杂的狭小街道和广场;新新旧旧的房屋,在不同时期作了添补的房屋组成的迷宫;包围着这一切的是街道笔直严整,房屋整齐划一的许多新市区。”语言的内核或许如古老的行动论者奥古斯丁及现代的工具论者布龙菲尔德认为那样,是指令与行动的偶然结合,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迷宫之外,规则越来越清晰。麻烦在于,迷宫外的材料虽然庞大,而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却消耗在迷宫之中。

再讲述一段故事,一个被誉为慈善女王的104岁的老妇人,被儿子霸取了上千万美元的家产,送入养老院,甚至拒绝支付费用,目前流落街头。“每天早上,年迈的阿丝特拄着拐杖,穿着破旧不堪的睡衣和同住的一帮难民一起争抢水龙头洗脸。”而在另一个故事新闻的版本里,慈善女王因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上已经处于植物人状态”。假作真时真亦假,故事新闻成为一种潮流,意味着报道者有意无意地把自身湮没于纷繁复杂的细节与情节之后。畅销至今的漫画《丁丁历险记》里,主角丁丁正是一个记者,在漫长的冒险过程之后,他给报社发回的只是一则简短的新闻,人们在期待着他周游世界的报道,并充分想像细节缺失背后记者的经历。原本隐藏在新闻背后的故事,如今走向前台,一点点蚕食着人们本就可怜的想象力,记者由参与转向旁观,由经历者转向记录者,危险度与正义感在逐步工具化的地位中流失。新闻报道是一种凸显真实的历险,而关注故事则成为隐藏真相的旅游。人们在为自己的生活日益娱乐化而欢呼的同时,却悲哀地看到,我们深陷迷宫之中,而世界,无所谓真实与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