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昭君出塞》太离谱

2006-08-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成都市新村河边街 文仕全 我有话说

正在央视8频道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昭君出塞》,引起一些观众,特别是爱好读史者的质疑。拿剧中再现的历史细节来说,有人就例举出不少的错误。王昭君本名王嫱,出身于一个普通的民家,很小就被选入宫中成为一个普通的宫女,剧中却说她的父亲是将军。昭君一出场,向皇后自我介绍说“我名王昭君”,此后众人也跟着昭君

长昭君短地称呼她。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昭君只是她死后皇帝给她的封号,她不可能在活着的时候就提前知道死后的封号。评书起源于唐宋,在明清达到高峰,剧中却安排汉朝的王昭君听唐宋的评书。此外,剧中王昭君被罚到祖庙清扫落叶自怜身世时,有人劝慰她说:“古人不是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吗?”此话最早见于李白的《将进酒》。看来,剧中的汉朝人不仅会念唐诗,连汉之后的大诗人李白也成了“古人”。

如果说历史细节尚可艺术化处理,那么,《昭君出塞》的思想意义就更不应该虚夸。史载,昭君出塞后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从这点看,昭君出塞是有一定的历史功绩,但她的历史功绩绝非爱情的魅力所带来,很大程度是当时汉强胡弱的大趋势所致。从汉代和亲九次并无一人是皇帝女儿的情况看,王昭君更像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王昭君的命运悲剧此后还在延续。入塞三年,刚有一子,呼韩邪即病死,不得已忍辱从胡俗,含泪再醮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值得一提的是,汉廷对和亲乌孙的宗室女解忧公主乞归故里的要求网开一面,却敕令昭君从胡俗。因此,昭君既被汉廷皇帝抛弃,又备受匈奴两代单于的侮辱。既如此,今人又何必将王昭君和单于的婚姻简单地演绎成一见钟情,炒作成为汉匈和好的惟一的重要砝码?

有人曾统计,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就有五百零三首之多。从后人谱写的《出塞曲》,到《昭君怨》、《昭君叹》等歌咏之词,对王昭君悲剧命运的同情已经成为沿袭千年的文化共识。让哀怨、悲叹和同情随着时空延展,才会折射我们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人情味;往事越千年,以现代人的视角将昭君之怨美化为爱情佳话,对这泪洒蛮荒地的弱女子简单施以浓妆淡抹的误读,以此讨好市场,也许能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但很容易造成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对历史文化的误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