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众说BIBF

2006-09-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熊彦清 李晋悦 我有话说

李旭 上海大学出版社 策划总监

这不是我第一次参加BIBF了,今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尽管开展第一天就签订了300多项合作协议,并且其中版权输出要大于引进,但是就博览会会场的情况看来,国外参展商到我们展台来的时间和人数,远远少于我们去他们那边的。

我们很多版权

输出的协议,都是在博览会之前就已经反复和国外出版机构沟通并已经达成合作意向了的,只是借着博览会的机会签订协议。博览会对国内展商而言,更多的还只是一个展示的机会,具体的成效并不显著。其实更多的机会是给国外展商的――我们的版权贸易人员都懂英语,可以直接在会上发现内容合适、质量上乘的好书,进而引进。但是国外的展商多数只能看看封面,谈不上对我们的图书深入了解。

对于国内出版机构而言,博览会是宣传自己的一个窗口,但是更多的功夫要做在博览会之外,才能获得机会。

凯茜・维斯(Kathy wises) 兰登书屋国际部销售总监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BIBF,总体印象是这次国外的参展商增加了许多,尤其是美国的参展商。这说明我们的美国同行们越来越重视中国这块市场,也证明了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团,兰登书屋必须加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中国出版机构展开合作。

虽然已经是第二次来,但是当我走到中国展区时,还是觉得中国的一切对我而言都是新鲜的,也是陌生的。语言的隔阂,让我无法直接深入了解某一本图书,我觉得更多的合作将在博览会之外展开。

谢凯琳 香港商务印书馆版权及海外业务部主任

这是我的第三次BIBF之旅,几乎没有时间在展厅里仔细看看,一直都在和国外以及内地出版机构谈版权合作。总的印象还是这次国外参展商多了很多,展台的内容更丰富,国内的图书质量也越来越好。特别是这次的主宾国是俄罗斯,而香港一向和俄罗斯的交流不是很多,这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

就我这两天谈版权合作的情况来看,印象比较深的是以前我们多通过版权代理机构,但是现在直接和出版社洽谈合作越来越多,而且和出版社之间的合作通常都是成系列的,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系统性,单本书的合作协议相对减少了。

再一个印象就是在这次博览会上,我见到了很多老朋友,有国外的也有内地的,这说明我们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而大家对BIBF的重视也越来越高,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聚到一起来。

王毅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

这次BIBF给我的印象可以用“一二三多”来概括。一是一本书,外研社的《汉语九百句》,这是一本和高科技紧密结合的图书产品,笔点到之处就可发音,我觉得是近年来汉语教学中同外国人学汉语需求结合最紧密的一本书。二是两个展览,山东展区的孔子暨儒家文化精品图书展,其中有一面墙的反映儒家文化的中国画展。还有一个是俄罗斯展区的俄罗斯美术作品展。我对这种新的展览形式很感兴趣,我觉得BIBF应该有更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不应该仅仅拘泥在书的展示上,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三是指三个展区,今年首次设置了儿童展区、期刊展区和百种精品图书展区。这种有针对性的展区划分也是今年BIBF的一个亮点。最后这个多指的是活动多。作为记者自然要报导BIBF的各种活动,所以这一点也是感受最深刻的,今年一是讲座特别多,二是新书发布特别多,不过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国金桃子出版公司,作为一个外国出版机构,主动向国内出版界介绍他们出版的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图书,这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是第一次。

张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部主任

几乎没什么事情可做。今年参加童书展览的出版社很少,场地也没有什么布置,被“发配”到三层的儿童图书展区,感觉很不好。大家可能都随各自隶属的出版集团一起参展了。

维托里奥・达维萨(Vittorio D' Aversa) 意大利BLACK CAT-CIDEB版权出口部经理

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当然也是第一次参加BIBF。

中国的出版社似乎都在准备大干一场,他们对国外出版公司的熟悉,让我非常吃惊。而且,我对中国出版社的规模也甚为敬佩。我们出版社大约50人,在意大利已经算是中上等规模的了,旁边这家童书画本出版社一共才3个人,这在意大利很平常。可是你看中国的出版社,几乎每家的人数都超过百人。

你们都认为我们在中国能赚钱,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中国的书价太低,我们卖给中国的书,在市场上只能定欧洲1/10的价格。即使如此,读者和出版社还是反映贵。中国市场很大,进来容易,可是想赚钱就不容易了。不过这毕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能够接触到中国这么多英语出版巨头。下次有机会我还会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