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6BIBF:我走马观花的一天

2006-09-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汪剑钊(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我有话说

2006年8月30日,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引人注目的是,往年通常偏居一隅的俄罗斯,这次作为主宾国参加了本届博览会,其展台由以往不怎么起眼的1、2个扩展到一百多个,约有70多家出版社参展,总共展出图书约5000个品种,真正体现了一个出版大国的风范。他们以“翻阅新书:认识今日俄罗斯”为主题(

该主题的俄文则为РОССИЯ:ПЕРЕЛИСТЫВАЯСТРАНИЦЫ,直译为中文就是“俄罗斯:浏览书页”,我个人更偏爱由俄文所传达的涵义与信息,它给人以随意、自由、亲切的感觉,也更贴近金色的凤凰在书页上栖停的会标)布置了自己的展台。

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俄两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本届博览会,双方都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之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尤其是文化上的沟通。为此,俄罗斯安排了不少活动,其中有中俄诗人的见面会、俄罗斯诗人和作家的创作研讨会、诗歌、小说和散文作品的新书发布会、俄罗斯作家与中国读者的见面会、“翻译难点”圆桌讨论会、“文学现实和现实的文学”研讨会、“全球化与民族化”圆桌研讨会、“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地位和状况”圆桌研讨会等多场中俄专业出版活动和文学交流活动等等。

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诗人一直被置放在很高的地位,甚至有“诗歌高于文学”的说法。因此,开幕当天所安排的前三个活动均与诗歌有关,第一场是由瓦格里乌斯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俄罗斯诗选》新书发布会,第二场是青岛出版社出版、诗人毛秀璞创作的中俄文对照的《库尔斯克号挽歌》新书发布会,第三场更是其中的重头戏,那就是中国和俄罗斯诗人的见面会,会议的主题为“诗歌在当代世界中的命运”,俄方出席的诗人是丽玛・卡扎科娃、罗曼・索恩采夫、莉姬雅・格利高里耶娃、叶甫盖尼・布尼莫维奇和米哈伊尔・塔尔科夫斯基、马克西姆・阿麦林,中方出席的诗人有王家新、唐晓渡、黑大春、梁晓明、毛秀璞和汪剑钊。会见始终在友好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其中虽不乏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对对方的误读,例如:俄罗斯诗人认为,李白是一个流浪者,生活窘迫不堪,而杜甫是一个官员,基本处于养尊处优的状态;中国诗人则把俄罗斯的诗歌与酒密切地挂靠在了一起,甚至觉得他们一边拿着酒瓶子、一边握着诗笔从事创作,等等。前述这些善意的误读都在中俄诗人耐心的解释与温和的笑容下消解了。会后,双方诗人都觉得兴犹未尽,便由俄罗斯诗人提议,在附近的一家中餐馆共进午餐,继续因展台时间安排的原因而中断的交谈。

趁着午餐前的一段时间,我四处浏览了一下各个展台,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有两种书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一是10卷本的《尼古拉・古米廖夫全集》(已出版8卷),古米廖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耀眼的、也是最受争议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天分甚高,少年成名,与曼杰什坦姆、戈罗杰茨基、库兹明和阿赫玛托娃等创立了20世纪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诗歌流派――阿克梅派。“阿克梅”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顶峰”、“最高阶段”,该派诗人带有一定的艺术至上的色彩,强调写作的具体性,尤重诗歌写作中的细节,追求在创作中体现一个客观的、可感的世界,主张恢复词语的本原性。古米廖夫是阿克梅派的灵魂人物,他的创作和理论阐述有着不容忽视的文学史意义。俄罗斯复活出版社约请了尼古拉・斯凯托夫院士作为顾问,与普希金之家合作,花费了8年时间,编辑和出版了古米廖夫的全集,收入了《征服者之路》、《浪漫主义之花》、《珍珠》、《另一重天空》、《着火的柱子》等诗集,此外,还有诗论集、戏剧和小说,以及大量的书信。值得一提的是,该全集详尽的注释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其便利的入口,其带来的审美享受与史料价值自是不可低估。

引起我注意的另一本书是《俄罗斯的哈尔滨》,这是一本介绍俄罗斯侨民在哈尔滨的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图书,收入的文章有回忆录、论文,其内容涉及俄侨在哈尔滨的政治、教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是研究20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书。我们知道,20世纪早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俄罗斯白银时代的精神成果更多地在俄罗斯侨民中得到了继承。“流亡”与精神失落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母题,其中俄罗斯的“流亡”更是因规模之大和时间跨度之大等而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目前,俄侨文学在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发展已有不少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出现,但是,对俄侨在中国的研究,虽说已有像汪之成的《上海俄侨史》这样的著作出现,但总体上仍在起步阶段,面对当年四十万俄侨涌入哈尔滨这样一段史实,我们中俄两国的俄罗斯学学者均有义不容辞的研究责任。莫斯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本《俄罗斯的哈尔滨》和中文版的《上海俄侨史》一样,在这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开拓作用。

就这样走马观花地走了一圈,我的“图书博览会”也就此结束。2007年是俄罗斯的“中国文化年”,在明年莫斯科的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将以主宾国的身份出现。在去餐馆的路上,我和几位俄罗斯诗人相约,有机会的话,或许会再去一趟俄罗斯,为诗歌、为友谊干上一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