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畅销童书封面设计:什么在流行

2006-09-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丁杨 陈香 我有话说
陶文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

同以前的童书封面设计相比,目前此类图书的封面设计更注重的是视觉上好看不好看,是不是能一下子吸引读者购买,设计

内容越来越杂志化,很多内容与信息都体现在封面上。比如做一套百科类童书的封面设计,往往就会在封面上显示出这套书包含多少图片啊有多少个知识点啊能带给孩子们什么收获啊等这样的信息。这种附加的广告语式的内容,是现在童书封面设计很流行的。比如浙少社的《冒险小虎队》系列,也会在封面或封底体现该书的全球销量怎么样,作者的情况如何,等等。之所以童书封面设计有这个特点,是因为今天的童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出版社必须要把所出图书的竞争力体现到封面上。

此外,近年的童书封面设计在用色上普遍追求抢眼的表现形式,常常使用荧光色,这是很明显的趋势。大量运用图片、通过新型的电脑手段强化封面的视觉效果,新型材料及七彩亮点、镭射等新技术的运用也很常见。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使图书在市场上更加醒目。

封面设计是所有图书装帧设计元素的第一要素,但不是唯一的。现在的图书装帧是个“大装帧”概念,不仅包涵封面设计。封面设计之外,今天的童书在开本的变化上也值得关注,往往一种开本也是一个创意,别有含义。综观目前童书市场上的成功书,从封面到勒口到内文版式,都马虎不得。这些要素对于一本书或者一个出版社的品牌建设作用巨大。

不可否认,今天的童书封面设计,书卷气与文化性日趋减弱,设计更多是对市场的迎合。童书装帧和其他书不同,是用画面为主要构成元素。于是目前的童书封面设计大多比较直白,比较表面化,读者一眼就能看出个大概。出版业市场化趋势令出版社压力很大,使得现在很多出版社的封面设计最后审稿都由领导、发行人员参与,这也改变了整个童书封面设计的导向。

可以预期的童书封面设计趋势是,既有文化品位又能够兼顾市场需求的封面。这是个基本趋势,也是我们童书装帧设计师需要努力去追求的方向。封面设计创意要求与图书的内容相协调,比如要与读者年龄层次、读者对象、文化品位等等相吻合。现在很多书的封面和内容是非常不协调的,比如书的内在是个很忧伤的故事,而封面要是为了抢眼却采用了热烈的颜色,这是不合适的。新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对此加以充分运用,但是要用得恰到好处,不能泛滥,作为一位有文化内涵的封面设计人员,自然要关注这个问题。另一个趋势,因为封面设计的不同材料成本不同,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控制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包括用纸和印刷方式等等。要对封面使用的材料和童书的内容量体裁衣,要深入考虑书的内容和读者群的消费能力。一般的童书,进入大众童书市场,不要追求太花哨的设计和太高价的材料,那没有意义。要对童书读者进行细分,低幼和中小学生等等,即使低幼也还可以分为好几个年龄段。

周翔(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东方娃娃》主编):

我觉得,近期内地图书市场上的童书封面设计,最显著的变化主要是电脑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同时封面的书卷气日渐淡薄,设计元素中模式化的东西越来越多,个性化的设计相对少了。不客气地说,我们只要到书店看看就会发现,很多童书的封面设计都像是一家出版社做的,都是非常概念化的,趋同的情况很严重,这说明今天的童书封面设计很少从书的内容出发,大家都用电脑,都用那些设计软件进行设计,不可避免地雷同的地方很多。眼下的童书封面设计看上去好像是风格很活泼、局面很繁荣的样子,但是个性化的成分太少了,能站在少儿读者的立场上和视角上的设计寥寥无几。

技术的革新带来的一大问题就是,今天的设计对技术太过倚重。很多设计师对于封面设计创意中灵魂的东西过于忽视,太局限于书的卖点和视觉闪光点,挖空心思注重外包装,而封面的内涵这样真正打动人的东西远不如以前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今天封面设计人员的一种偷懒。其实,设计一本书的封面,是需要认真阅读文本的,要感觉到文本中的文化韵味与内涵。有很多封面设计只盯着市场,不注重内涵,反而变成了不能打动读者的设计。

同海外的童书封面设计相比较,实际上我们欠缺的还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进行技术运用。一个设计师真正要设计好一本书的封面,首先要确保书中的内涵能够通过封面表现出来,海外的童书这一点做得比较好。在童书的市场竞争中,不要过于考虑眼前的一些卖点。内地有很多装帧设计师,仅仅因为在设计中受到发行量、市场的过度干预,一些天才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就被扼杀了。很多出版社,发行人员会站在设计师背后,对着电脑去指挥,这是荒唐的事情,好比你是一个很好的厨师,会做川菜,但是一个人在你身后指挥你,他喜欢吃甜的就让你多放糖,最后这样烹调出来的菜就不是川菜了。

我始终觉得图书的装帧设计一定要和内容紧密相连,设计师一定要沉得下去,要把封面设计和图书内容的默契当成一门学问来看待。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我们很多出版社在进行童书封面设计的时候其实忽视了儿童的审美,还是以成人的眼光进行想当然的设计,这几乎成为一种概念化模式化。孩子的审美是从小开始形成的,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个问题,怎么能够通过阅读,通过视觉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趣味呢。

费嘉(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编辑):

今天内地的儿童图书封面设计,在材料上和技术上比以往都有长足的进步,新工艺新材质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但是封面设计内涵上跟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国内的很多封面设计师都太注重市场,很多设计更多是迎合家长,反而不太尊重少儿读者的感觉。很多设计师对书的品位与内容的理解也不够,说得难听一些,只顾着讨好掏钱买书的家长。看看国外的童书封面设计,从风格到元素到内涵都已经非常成熟,当然国外的很多家长对于童书的认知度,对于阅读的理解也要比内地家长高,其中的审美趣味和传递出来的情调也比较到位。少年儿童出版社曾出过的《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传达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并不是运用很艳丽的颜色,也没有太多的设计技巧,但设计的内涵反而显得隽永。所以一般我们引进国外的图书,大多沿用原来的封面,这对于内地原创童书的封面设计或多或少也是个推动。面对国内童书同海外在封面设计上的差距,我想缩短这个差距需要一个过程,就好像当年的好莱坞大片引进,大家趋之若鹜,慢慢的国产大片也开始有不错的表现,图书封面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长期下去,会逐渐有一些原创的童书或者设计者慢慢成长起来。

我注意到,这两年内地童书中对海外绘本的引进和推广还是比较重视的。这些绘本作品在儿童图书中算是封面设计大多比较讲究的,绘本在童书市场上也是高端产品,价格比较贵,传递给孩子的也是潜移默化的教益,而非说教。现在我们到书店看童书,会觉得满眼都是五彩缤纷,几乎分不清到底哪一本是哪一本,趋同的现象很严重,这也是美编的无奈,因为发行人员和市场的要求使然。但是绘本不同,绘本有更加典型的个性,被克隆的可能性不那么大,这使得美编的发挥余地大一些,能增加装帧设计中个性化的元素。

缪惟(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人、美术编辑):

今年少儿畅销图书,比如“马小跳”系列,明天出版社的《笑猫日记》系列,基本上还是往轻松活泼的趋势上走,大量使用卡通绘画,封面设计比较满,色彩运用也比较强烈,往普及型的路上靠,做得比较动感。这部分读物属于消闲读物,整个设计风格比较轻松。

什么样的封面设计有助于图书的畅销呢?首先要与图书主题贴切,并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然后传达给读者这本书说了什么,就是说起到了广告的效应。第二,通过设计体现主题和内容。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运用他所有的设计手段,比如封面、版式、文案,尤其是文案,使一个即使是一般的稿子也能够引起读者的购买欲。把一本书有可能畅销的因素集中体现在封面上,善于发现书的特点,包括责任编辑没有发现的点,再通过设计表现出来,这就是好的设计师。

所以,封面设计不仅仅是技术活,而是看对书的理解是否到位。美术编辑应不光有美术的功底,还应该有文学功底,以及对市场、对读者心理的把握。装帧设计更多是一种实用美术,实用美术就应该研究购买者心理,并在合理成本上体现最佳效果。

儿童图书装帧设计一两年内可能会向相对简约化的趋势发展,但简约中必须有视觉的冲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