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建筑和世界握手

2006-09-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张亚军 我有话说

《游移与转换》,孙立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28.00元

一个变化中的中国在今天可以用建筑来讲众多的事情。

在北京召开的世界

建筑设计师大会上发表的《北京宪章》中提出了“全社会建筑学”的概念,让民众和政府更广泛参与建筑的形成、规划和设计,这个概念成为今天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它告诉我们,合作、沟通、互动、公开化可以消除化解矛盾,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在这点上人类所共有的价值观是高于一切的,也就是要求我们全面融入世界主体。今天世界之间相互紧密关联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各国之间不再孤立而相互影响,各种方式的全球化合作和竞争也在我们基本认可的大范围内进行。建筑市场也不例外。用开放、平和、正常的心态看待今天的全球合作,可以让我们更独立地思考,从而保持本民族优秀的成果。实际上,我们今天所做的所有的事都是全球化的反映,各种文化、民族的融合早已开始,并不断的发展和重新定义。当这种趋势出现在中国建筑市场上时,我们便看到了各国建筑大师的作品,同时中国优秀建筑师走出国门也创作了世人赞扬的杰作。

中国政府也是目前几乎所有重要国际组织中的成员,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对人类基本规则和公众价值观的认同,对各国国情和不同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与之携手合作。这种对全球文化的认同感反映在城市建筑中便有了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水立方”、“鸟巢”等等这样经典的世界大师级建筑。这种国际化语言的汇入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打了一剂强心针让国内规划设计市场缺少创意、缺少个性的单一状态得到很大改变,决策者放弃了重大建筑需表现民族性的过时观点和泛政治化的倾向,使城市建筑和社会各层面离世界文明更近。中国宽广的胸怀可以包容世界的各种文明。

最近国内建筑业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前所未有,从中可以看到决策者开放成熟的心态和决策的科学性,更让国内的专家和设计师知道了什么是差距,尤其评选方案过程时,中外设计师对设计思想的表述和理解,让中国设计师和相关人员应补上人文科学和公共价值这一课。也让公众了解到什么样的制度下可以诞生什么样的作品。

建筑设计师独立人格、自由的思想创作是民族性作品的前提。当市场、投资商、官员为各自的利益说着不同的理由,要这样和那样时,设计师的想法就尤其重要了。当然设计师必须在几方的要求下来做设计,因为最终的决定权不是专家和设计师,也不是投资商,而是规划部门的领导。这个决策的过程看似民主、专家在会上提意见时实际上决策者心中早有一本经了。当然随着法制建设的加快和制度的改革,这种方式会进一步改善。

此外,书中关注的“克隆城市”的现象,亦是真正民族精神和自由思想的杀手。这种“克隆”之所以大面积地整体出现,是我们许多的决策者不负责的直接后果。书中列举的种种现象今天还在继续,也不会因为这本书而改变。

不过,随着人口的全球流动、信息的成倍增多、文化的多元和更多的自由选择,建筑的形态会产生根本性变化,个性、科学、环保、文化因素、民族性和自由通透而多变的简洁形态,将取代过去的所谓尊严、庄重实则呆板、无文化生命内含的建筑。让建筑离百姓更近更加环保实用,更加真实而有个性。一座建筑的出现可以反映出设计师所生活的那个国家的整体思维状态和国家意识及胸怀。

一股轻松、愉快、自由的风业已吹来,我们融入其中,更多的看到高科技和人文关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