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庄智象印象

2006-09-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庄建 我有话说

平日里,大学里面教教书,回到书房,一杯茶,读读书,看看稿子。这如神仙般自在的生活,庄智象想想都开心。但他心里明白,享受人生,享受生活,是他60岁以后的事。

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的社长,即使是出国访问,在飞机上,还在看书稿,看校样,把生活的乐趣都压缩掉了。他的一个同事告诉我们:“等到有机会和

社长一起去农村,我一定弄台拖拉机让社长开开,让他开心一下。”问起缘由,他告诉我们,“社长讲过,他18岁在安徽凤阳农村开过拖拉机。讲的时候,社长很开心。”

享受生活,对庄智象来说是奢望。工作着的庄智象,犹如一部高速运转的马达。

在公众场合,庄智象是低调的。在媒体上,他很少谈他自己。上网去检索一下,关于他个人,没有什么信息,与庄智象这个关键词同时出现的,全是上海外教社的发展思路、办社理念和炫目的业绩。采访他,说好了,只谈他,谈他的经历、生活,不谈工作。可采访进行中,我们就发现,他又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工作。我们放弃了最初的采访意图,因为我们明白了,要把面前的这个人,与他的事业和工作分开,是徒劳的。一般的会议上,很少看到庄智象的身影,当然,外教社自己办的学术研讨会、培训会除外。今年,首届韬奋新人奖颁奖,我们在会场上没见他的影。后来一问,才知道为了早已安排的公务,他这个获奖者外出出差了。执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近10年,他这个掌舵人,始终隐在外教社辉煌事业的背后。说起外教社的《大学英语》,上世纪80年代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无人不晓;知道它的出版者外教社的人也不少,但知道外教社的领军人物庄智象的却不多。做人做事,扎扎实实,不张扬,这就是庄智象为人做事的风格?我们不敢确定,但这是我们的直觉。“我是群体中的一个人,我们是讲群体的,与西方不一样。”庄智象坚信这一原则,坚守这一原则,即使是在今天,彰显个性、炫耀个人成为时尚有了存在或大行其道的种种理由的背景下。

不管庄智象怎样回避,但他在外教社发展中的作用随处可见,甚至可以说,他做人做事的风格,也深深地影响着外教社。在他担任社长的近10年间,外教社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外教社的发展之路,是由品牌铺就的。发展顺利时,我们似乎也没有听到嘹亮的口号,令人眩晕的指标,但外教社得到的权威机构的评价却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出版行业2003年度图书出版信息通报”显示,外教社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保值增值率、销售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全部指标均名列上海市出版行业首位。近几年来,销售码洋、人均创利、用纸量等其他指标在全国出版社中也名列前茅。如今,在中国出版业已不再有高歌猛进的发展姿态,唉声叹气的面容司空见惯的时候,走进外教社内部,我们感受到的是张弛有度的发展节奏,领悟到的是从每个人言谈中表露出的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外表平和的庄智象,内心却是激情澎湃。与做人做事的低调不同,庄智象的追求,是高标准的,且激情洋溢。外教社的“十一・五规划”是庄智象亲自动笔写就的。这是他心中酝酿了许久的方案。“十一・五期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要将外教社办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出版社,实现出版、教育、科研互动的良性发展。出版是主业,外教社教育培训中心作为教材的中试基地,为出版提供机遇,这是我们大学社的优势所在。科研中心,则为我们发展决策提供依据。我们的任何一个产品设计,事先都有市场调查,科学的决策,使我们的产品得以积累下来,同时在市场上出现的教材,有的早已销声匿迹,而我们的产品依然深受读者的欢迎。”对“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庄智象有自己的理解。“一流,有其丰富的内涵,这就是,核心竞争力。要有强势的产品,不光是板块,要有产品群;要有比较好的市场运作体系,稳定的市场份额;要有打硬仗的人才队伍;要有规范、科学的管理。世界知名,称谓也颇具含金量,你要有广泛影响的出版物,你的产品要对人类的文化传播,文化积累做出贡献,像牛津的工具书、学术著作,剑桥的学术著作,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与学术著作。”如今,庄智象心中的目标,外教社上上下下的员工全都清楚了,甚至可以说,成为了全社员工心中共同的追求,可最初,能理解社长这“三驾马车内涵式发展战略”的人却不多。在外教社的采访中,很多人就此谈到了他们对社长的钦佩。可庄智象却说:“如果决策的人没有更远大的目标,要你做什么?”

庄智象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心中的目标走去。他是引领者,行进中,他把自己心中的目标,幻化成团队的目标。“奇迹是大家创造的,作为社长,职责是把大家的情绪调整好。”外教社的员工告诉我们,庄智象是他们的主心骨,平时,他们愿意和庄智象聊天,因为他的自信、乐观是那样有力量,会感染、影响每一个走近他的人。

不断创新,是庄智象工作中的乐趣所在。“跟在后面模仿别人,永远不能超越。”他说,“没有危机感本身就是危机,创新是危机感催生的产儿。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才能激活脑细胞。就像一个球在脚下,如果没有射门意识,机会就丧失。”须臾不曾离开的危机感,是庄智象的假想敌,激发出他的斗志。别人还在四平八稳地做着纸质出版物,他却在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及产业的发展趋势中敏锐地感觉到了多媒体浪潮的冲击,于是,调整产品结构,将CD-ROM产品开发成出版社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出版社纷纷转向CD-ROM产品开发之时,庄智象已经将目光转向局域网的开发。他像一个始终打开的雷达,搜索着各种有利于出版社发展的商机。多年来,庄智象养成了每天听新闻广播、读报的习惯,每天必读5份报纸,做着其他事情的同时收听新闻广播。别小看了这在车上、路上、饭前饭后零碎时间进行的节目,外教社的许多重要的宏观决策,源自从这里获得的信息。“一则新闻信息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庄智象说这话,是有依据的。现在,职教教材已是外教社的一个重要品牌,当初,决策灵感就来自报纸上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期间宏观调整思路:高等教育主要提高质量,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任何一个单位的发展、决策,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和宏观经济背景。大学社与高教、基教息息相关,外语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将需求关系搞清楚了,明天以至后天的发展蓝图就清晰了。”庄智象每天在他的岗位上从容不迫地应付着无数琐碎的日常工作,办公桌上,总有一摞摞的书稿等着他;会议室里,要他出席的会议排得满满的;数不清的约见,来自四面八方。除社长的工作之外,庄智象自己还在不断地充电,一年写若干篇论文,带几个硕士研究生。但,这一切,庄智象应对自如。似乎,他一个人,却有两套工作系统。身现一处在工作,心想一处也在工作,而且是更重要的工作。在他,心中从事的是系统的、宏观的、任何人和事都无法打断的工作。

把握住了外教社成长中的每一个机遇,接到了时代抛来的每一个绣球。这种能力和素质,是生活积淀的结果。成功的企业是庄智象倾注的心血开出的花朵,是他智慧投入后的结晶。

在外教社员工的眼中,庄智象“是身边一个热情的同事”。托他办的事,都有回音。哪怕是托他照顾在上海读书的同行的孩子这样的小事。尽管是社长,与同事出差在外,只要有老同志,享受单间的就不是他。“掌控几个亿资产的社长,出差住两人间,倒头就睡什么也不讲究。法兰克福书展,他去过多少次了,坐班车去洽谈业务,小年轻都顶不下来,社长次次从头顶到尾。”他的同事说。在外教社,许多人能讲出社长年轻时在安徽凤阳的经历,知道他做过炊事员,做过电工,当过泥瓦匠,而且行行精通。

我们想知道庄智象在儿子眼中的印象。“不用问,三个字‘他很忙!’”庄智象说。去年,儿子上了大学,庄智象的心里轻松了许多。“我对儿子亏欠很多,十多年了,我忙完单位的事回到家,儿子已经睡着了,早上我上班走了,儿子还没起床,住在一个屋檐下,父子相聚的时候却不多。”

工作着的庄智象是美丽的:有条不紊,张弛有度,永不疲倦。思想着的庄智象更彰显魅力:灵感连连,饱含激情,富有睿智。

在庄智象的生命深处,我们寻找这美丽之源。我们窥见了一汪灵动的泉水,那是从他青少年时代,就开始积淀的生命之水。18岁,从小生活在上海大都市的庄智象,有了第一次离开上海的经历,在安徽凤阳生活了四年多。那时,在中国,“凤阳”就是“苦”的代名词。“我们这些学生,与农民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去的那家农户,家里五口人,只有五个碗,我来了,加了一个碗。很大的孩子,夏天,没有衣服穿,全身裸着。住的泥屋开了唯一的泥窗,第二年开春,青黄不接,用泥堵上,举家出外讨饭。”昔日的凤阳,仍然留在庄智象的记忆深处,毫不褪色。“凤阳,中国最苦的地方,给我人生一个很深刻的印象,成为我人生的一个永久的参照系。那时的百姓如何生活?活生生地展现在你面前。”当时,从小学就一直是好学生的庄智象满脑子就一个问题:“怎么会是这样?!”现实教育了他。“那以后,我知道天高地厚,懂得了珍惜。懂得了如何去工作,如何去生活。”

在中国最贫瘠的地方,庄智象获得了人生无价的财富。她如甘泉,滋润着我们面前这生气勃勃的生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